在“脖子以下”改革中,我从班长岗位调任所在雷达站的操纵分队分队长。
实话说,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还真觉得挺神气。要知道,以前分队长都是由干部担任,而能够被选拔为首批士官分队长,对我而言是一份荣耀与责任。
这不,还没走马上任,站领导就给我明确了任务:当前多体制雷达全天候战备值班已成为常态,但官兵们普遍只熟悉个别型号。年终考核前,必须让分队官兵掌握站里各型雷达的操作使用,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
“说干就干!”我按照过去当班长时带兵管兵的经验,点燃了上任后的“三把火”。上岗练实操,下岗啃理论,一天到晚连轴转……没承想,高强度训练不仅没有提升训练效益,反而因为连续疲劳作战弄得大家“压力山大”。一次战备值班,操纵员小郝因为对某新型雷达判别目标方式掌握不全面,险些出了差错。
在站长周维胜的支持和战友们的建议下,我逐渐认识到,新岗位新要求,这个“新”不单是多操纵一部雷达,多管理一个班排,而是要主动转变思维和角色,提升符合新岗位新角色要求的素质能力。明白了这些道理,我重新鼓起斗志,发起了新的冲锋。
为提高训练实效,我按照专业水平把大家分成两组,通过以老带新的帮带模式优化训练时间;同时,把以往填鸭式的理论灌输,改成了一对一结对上岗实操,促进消化吸收。为了督促大家苦练精练,好几次我干脆睡在了模拟训练室。在我的带动下,分队的训练氛围越来越浓厚,训练成绩也稳步提升。
转眼迎来了新上任后的第一次考核。演练中,雷达遭“敌”干扰,指挥所通讯中断……面对各种“险情”,大家密切配合协同,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对目标进行判定上报,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取得全旅第二的好成绩,与第一名仅仅相差0.03分。
“保障不周密”“操作不连贯”……考核结束后,我仔细记录下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步的训练中加以克服,早日拔得头筹。
(沈音翔、王宁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