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活周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战火中的叮咛


■张丁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封信成为朱锦翔最宝贵的珍藏,这声叮咛,也成为她心底永不消失的声音

“我们相距太远啦!要是战场上死不了,能回见,死了就算……”

67年后,当年逾八旬的朱锦翔女士再次回看初恋男友鹿鸣坤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写给她的书信时,依然动容。

他们的爱情故事,始于1951年的上海。一同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师的两位革命战友日久生情,很快便成为经组织批准的未婚夫妻。

正当18岁的朱锦翔与22岁的鹿鸣坤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时,朝鲜战争爆发了。鹿鸣坤即将作为空军第二师第六团第三大队的副大队长,开赴东北,入朝参战。朱锦翔知道后,也毅然决然地递交了参战申请,终于被批准成为飞行部队供应大队的会计。

奔赴战场前,这对恋人在上海程家桥高尔夫球场互相送别。那天,阳光明媚,微风和煦,两个人坐在球场边一块绿油油的草地上,互诉衷肠——

“这次参战,也许成英雄,也许牺牲了。”鹿鸣坤语气平静,双眼凝视着远方湛蓝的天空。

当时,年轻稚嫩的朱锦翔对战争和死亡并没有太多感觉,听到鹿鸣坤这样说,她急切地打断他:“怎么会呢?不会的,我们一定能胜利凯旋!”

那个下午,两个年轻人的见面像往常一样,没有超过3个小时,谈话内容也始终没有离开赴朝参战。临别时,他们照例握手告别,没有甜言蜜语,只有鹿鸣坤对未婚妻的一句叮嘱:“到了前线,我给你写信,你要回呀!”朱锦翔轻轻点了点头,两个年轻人的目光交织在一起,灼热而坚定。

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朱锦翔和鹿鸣坤一有时间就会给对方写信,即使恶劣的通信环境,常常让他们的信中所述都成了旧闻,但两个人的精神交流哪里会过时?!

这天,鹿鸣坤写于9月21日的信件,夹杂着硝烟的味道,来到了朱锦翔手中。信中,鹿鸣坤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向未婚妻汇报着自己的进步:“锦翔,我从提出抗美援朝来之后,我的工作与飞行都进(了)一步。上级这次给我们的任务是空中转移,任务是艰巨的。上级这样提出,我们这次能从空中转移得好,我们可以成为半个飞行家……如果我没有其它〔他〕病或意外之事,半个飞行家咱们保险当上,这称号你不高兴吗?”

鹿鸣坤如此饱满的战斗精神,深深感染着朱锦翔。“锦翔,我坐在飞机上,拿着地图,与地面目标对照,一去一回,我的一双眼睛,没有一时的不注视地面,是为完成这次上级给我们的重大任务。这次我们都去锻炼,你是在战争环境锻炼,我是在空战当中锻炼,你望我当英雄,我望你争早日入党称〔成〕模范。”

随着鹿鸣坤的叙述,朱锦翔不禁心潮澎湃。她仿佛看到了战争胜利后,两人再次相约在家乡的那片青山绿水中。而那时,恋人已经成为一名战斗英雄,自己则顺利入党,成为模范党员。

在信的末尾,鹿鸣坤更是不失时机地浪漫了一把:“现在那里还不冷,满山的大豆、高粱、苞米,都是绿的,有特别一种感觉,有个关外味道。”这种洋溢在字里行间的革命乐观主义,让朱锦翔做梦也不会想到,仅仅3个月后,竟会收到鹿鸣坤牺牲在一次空战中的噩耗,而这封让她心中一直鼓荡着血与火的浪漫书信,竟是爱人留给自己的绝笔!

虽然明白,是战争就必然有牺牲,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还是让朱锦翔痛彻心扉。她一个人躲起来哭,不吃不喝在床上躺了三天。

1956年,朱锦翔终于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与鹿鸣坤“再见”。抚摸着墓碑上那颗红彤彤的五角星,看着遗像中那个无比熟悉的亲切笑容,朱锦翔落了泪。她分明听到了耳边传来鹿鸣坤的话:“你望我当英雄,我望你早入党。为了革命事业,我们永远携手同行……”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封信成为朱锦翔最宝贵的珍藏,这声叮咛,也成为她心底永不消失的声音。

(本文资料由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提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