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又晒黑了!下次驻训记得带上防晒霜!”仲夏的夜晚,视频那头,刘英华的爱人心疼地叮嘱道。“好了好了,别说我了,你不也是一样嘛!”在外训教学翻译一线工作10年来,刘英华大大咧咧,早已成为“女汉子”。外训教学大多是野外课,虽然是一名文职人员,还是一名女同志,但只要有教学任务,哪怕风餐露宿、爬山越沟,她从不含糊。
刘英华学习的专业是法语,她平日里总是风风火火。爱人在空军某单位任职,是一名军人,她潜移默化受到不少影响。作为陆军步兵学院外训大队第一批文职翻译,工作这么多年来,她的这种风格从未改变。平日里,也不乏有同事劝她不要太拼,她却不为所动:“我就是喜欢部队,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
别看她平日里比较“粗线条”,工作起来却是极为严谨。翻译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在这方面,刘英华曾经有过一次小小的“尴尬”。一次,有个留学生问教员发动机是不是靠bougie点火,刘英华当时只知道bougie的意思是蜡烛,而不知道它在军事术语中指的是火花塞,于是就翻译给教员:“发动机是不是靠蜡烛点火?”教员很诧异,让她跟留学生再次确认问题,结果可想而知。
虽然在旁人看来,这不过是一件小事,刘英华却如芒刺在背。此后,她特别注重储备必要的军事知识和标准专业术语,有时候为了拿准一个部件、一个动作、一个战例的说法往往要翻阅很多资料,若能够找到一个特别规范地道的词汇便如获至宝。因为专业术语运用得当,使留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员讲述内容,教员能轻松达到教学目的,如今她颇得留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也许在旁人看来,翻译这个工作,只要平时词汇积累足了,课程翻译就会易如反掌,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翻译员来说,无论经验是否丰富,每接触一门新课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2012年,刘英华第一次被安排翻译军事思想这门课,初看教材时一脸茫然。《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中许多个性化语言该如何翻译?通俗的语言肯定不行,必须严谨规范。为此,她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加班加点逐字逐句翻译。最终,她精准体现原著语言风格的翻译,得到了任课教员和留学生的肯定。
“英华,这些年辛苦你了。你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军嫂,在我心里,你更是一名合格的‘军人’。”看着手机上爱人发过来的信息,刘英华心里涌出一股热流。母亲身体不好,孩子尚不满周岁,爱人与她两地分居,生活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刘英华一个人肩上。坐在开往学院本部南昌的列车上,刘英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校区代表之一,能够到学院本部做先进事迹报告,刘英华觉得这是对她以及像她一样的文职人员的最大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