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多点“每事问”精神


■刘俊鑫 朱永杰

一次,孔子参加鲁国国君祭祖典礼,一进入太庙便开始问东问西,一丁点细节也不放过,正所谓:“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对礼学问题方方面面都虚心询问,因此才能全面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在礼学方面就有了发言权。我们做调查研究同样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以“实”为第一要义,以“全”为根本要求。“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要全面了解实情,必须有“每事问”精神。

但在工作中,有人不屑于问,拍拍脑袋,理所当然地想,瞎编乱造地填;有人懒得问,提着“模板”,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修修改改就成文……究其原因,还是部分同志工作作风不实造成的。殊不知,对于不熟悉的问题最快了解它的方法是去请教熟悉它的人,而只有广泛收集信息才能在了解问题的同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能真正了解兵情兵意,便会脱离实际;忽略了问题的某一细节,就有可能全盘失真,导致认识上的偏差,增大决策上失误的可能。这样得来的调查报告对官兵来说多数毫无意义。

毛泽东同志曾说:“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毛泽东做调查研究时的主要工作就是问,既问个体、也问群体,既问细节、也问大体。在寻乌做调查时,参加调查会的人员从20岁到60岁,从小商贩到城郊苏维埃主席一一涵盖;为了全面了解佃农的生活状况,他提出的问题从灯油到猪油,最后到整体的支出与收入,一一涉及。由此才能掌握最全面最真实的情况。

实情从何来?从问中来。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查研究就是要“每事问”。我们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俯下身子,放下架子,问情于官兵,问需于官兵,问策于官兵。懂得问,就是在叩击实情的大门;勤于问,就是在追寻真知灼见的光芒。“不要怕麻烦”,要以端正的心态、强烈的责任担当真正深入探究问题,不胡编乱造,不敷衍应付,不草草收兵;不是“问一下子”,而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尽所能去获得一手的、详实的、全面的资料,这样才能收获领导满意、官兵欢迎的调查研究成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