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追寻“胜战之钥”

——火箭军“巡航导弹第一旅”营长罗寅生练兵备战纪实(上)


■本报记者 王卫东 特约记者 蔡瑞金 李永飞

罗寅生在指挥训练。冯根锁摄

初夏,火箭军一场联合作战模式下的对抗演练打响。

指挥方舱里,“巡航导弹第一旅”营长罗寅生指挥数个发射单元实施火力突击。胜战归营,帐篷彻夜灯火通明,罗寅生就地组织复盘总结。“他是在寻找‘胜战之钥’!”见此,导调部一位领导感慨。

从一介书生到砺剑先锋,一心为战的罗寅生始终探寻着“胜战之钥”,书写着练兵备战的答卷:10余次执行重大军事任务,3次立功,被火箭军评为“十大砺剑尖兵”,前不久荣获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脑子要在导弹之前到达“落点”

罗寅生的案前,挂着一幅军事地理图,从作训参谋到营长,不管办公室搬了多少回,地图从未离开他的案前。其实,在他的心中还装着一幅“国家安全态势图”。

每晚离开办公室前,罗寅生都会梳理当天国内外要闻,尤其是时政军事新闻,然后对着地图仔细端详,有时还会在图上来回比划,在笔记本上标注记录。

新战士很好奇:“营长在比划什么?”老兵们神秘一笑:“导弹落点!”罗寅生爱研究“敌情”其实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作为“巡航导弹第一旅”,官兵执掌着国之重器,担负的是“千里点穴、一剑封喉”的特殊使命。“脑子里永远有任务”才能把落点看得真切、对战法研究得明白。

“脑子要在导弹之前到达‘落点’,是因为他总是想在前。”旅政委田涛感慨地说。

2012年12月5日,习主席会见原第二炮兵党代会代表时,勉励官兵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真抓实备、常备不懈,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此时罗寅生在旅作训科刚“站稳脚跟”,无比振奋的他结合巡航导弹作战使命,夙夜攻关深研细谋,梳理出20多个新质战斗力增长点,提出60多项具体举措。

当作训参谋,罗寅生把作战对手的兵力部署、武器性能、作战模式、重要目标等悉数研透,建议在全旅推行“三情”日研判、军情周播报、敌情月报告制度,帮助官兵练就穿透迷雾的慧眼。担任营长,罗寅生第一件事就是创建“对手信息库”。“导弹战是超视距作战,对手‘看不见’,但要‘想得到’!”他经常带着官兵研究敌情、研判形势、研习对策。去年底,全旅组织“敌情、我情、战场环境”知识考核,他们营名列第一。

思战研战,痴心不改。世界上的多场战争,都在罗寅生的心里有过“复盘”,国家安全形势的风吹草动,都会拨动他敏感的神经。

比射程更远的是眼界

罗寅生认为,作为战略导弹部队一员,在向世界一流战略军种迈进中,必须要有一流的战略视野。不仅要锤炼官兵亮剑本领、昂扬斗志,更要培养官兵创新思维,拓展他们的战略视野。

去年夏,全营开赴陌生地域驻训。打仗半月,搬“家”5次,罗寅生至今后怕:全营展开点多线长,既不利于快速转进,也难实现“动之无痕”。

“部署转换一定要提速!”发射架下,他现场开起“诸葛亮会”。打破沿袭多年的建制班宿营惯例,按照作战单元分组,保障要素一律搭上“车轮子”,一座“车载营盘”随之崛起在演兵场,整营部署和撤收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一天深夜,接到上级部署转换命令,兄弟单位尚未拆完床板,罗寅生已经带领全营消失在夜色中。这一做法推广全旅,部队随时能战能力大为提升。今年5月,全旅兵分多路执行任务,快打快撤、连续作战的硬功赢得多方好评。

目之能及,行之有至。一位领导感叹,吃一次“螃蟹”可能是一时之勇,罗寅生经常成功蹚新路,其创新思维和前瞻意识难能可贵。

罗寅生当营长1年多,全营时时想创新、事事谋创新、人人能创新已蔚然成风。

传统军体课目训练,负重跑、加码训是惯用招法,罗寅生却主张巧练。在他的支持下,拥有国家一级健身教练资格的梁友麟等官兵集智创新,把训练大纲要求、运动生理学等要素相融合,创造性提出“群体复合循环训练法”。

半年后,全营军事体能考核优秀率上升12%,居全旅第一,伤病率却大幅下降。上级考核组评价:一升一降两组数据,对战斗力建设的作用不可小视,部队需要这样“视野开阔、思维前瞻”的优秀指挥员。

让训练的标尺比战场再高一寸

去年8月,该旅高分通过火箭军考核评估。在全旅检讨式总结中,罗寅生所在营扣分最少,自我梳理出的问题却最多,一共5类27个。

这份“清单”是横亘在他脑海里的无数问号。正如他的营长“就职演说”所言:让训练的标尺比战场再高一寸,才能清理荣誉光环下的“靶场思维”。

对照火箭军“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核心能力标准,罗寅生牵头反复研究,将这12个字细化成6类37条措施,建立起一套全旅战斗力评估系统,倒逼训风演风考风聚焦实战化。

上级对该旅进行核生化防护综合能力考核。考前训练中,几名战士为取得好成绩走“捷径”,偷偷将防护服裤腿松开。他发现后通报全旅,并对防护装具进行“过筛子”查验。

不久后,罗寅生接到去当营长的通知,他却惦记着几名战士考核作弊未了一事。有人劝他,你都要离开了,还管这事。罗寅生较起了真:“战场上敌人会让咱们过得去吗?”最终,在他交接工作之日,处分通报下发。

在罗寅生心里,练兵备战这把标尺,犹如百炼钢。

那年该旅参加全军重大军事演习,遇上军委首长抽点拉动。一声令下,部队打了个“满堂红”。部队正欲班师回营,罗寅生找到旅长张正红:“个别课目没有训全,整旅合成也没达到预期效果,建议延长一段时间。”

“那咋行?”张正红听了直摇头,“兄弟单位还等着进场驻训,我们不撤,整个基地训练计划都乱了。”

“真打起来,谁也难料战斗何时结束,协调的事是小事,也正好练练部队应急保障能力。”罗寅生据理力争。

第二天一早,罗寅生又堵在旅长帐篷门口,还没等他开口,张正红松口了:“你的建议不无道理,练兵不能留死角。”加训20天,部队满载而归。

在营长岗位,练兵有了更多自主权,罗寅生用得淋漓尽致——

组织编写《指挥勤务手册》《战法手册》,让官兵职责一目了然,一有行动忙而不乱;探索推行导弹部队“合成营”训练模式,减少指挥层级,提高训练效益;用“实战操作规范”替代“实装操作规程”,把“技术特情”拓展为“战术特情”,让训练更加贴近实战;要求人手一个小本,记录训练中的问题、故障和经验、体会,确保“打一仗进一步”……

短  评

强军在我  兴军有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强军重任落在我们这一代官兵肩上,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现强军梦的生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火箭军“巡航导弹第一旅”营长罗寅生用实际行动作出了精彩诠释。

入伍以来,罗寅生自觉坚定强军信念,始终以高度的忠诚和热爱投身巡航导弹事业,以战斗姿态铆在练兵备战一线,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历练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本领,以“强军在我、兴军有我”的责任担当,刻苦学习钻研作战指挥、带头攻关战法训法,带领官兵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见任务就上,时时处处争当“刀尖子”,带动营队形成“练兵不懈怠、备战不松劲、打仗不怕死”昂扬士气,展现了官兵精心铸剑、潜心砺剑、勇于亮剑的精武风采,反映了基层指挥员思战谋战、练战备战、敢战胜战的使命追求。

在强军兴军的宏伟征程中,广大官兵都应像罗寅生那样,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练兵备战、精武强能上,刻苦学习钻研军事专业技能,熟练掌握手中武器装备,努力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