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笑容像花儿一样灿烂


■本报特约记者 王根成

坐在记者面前,“90后”军嫂张媛媛谈起随军经历,脸上满是温馨。

“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曲折和心酸的时候?”记者听过不少随军的故事,一再点拨她讲些“泪点”,可终究一无所获。

“还是说说幸福指数吧……”张媛媛撩一下秀发,嘴角掩饰不住微笑。

2015年2月,在原籍地区文广局上班的张媛媛,为了与丈夫、某部干部黄远鹏团聚,申请随军到济源。

刚开始办理随军手续时,张媛媛心里也紧张,担心到了济源被随意安顿个岗位,不如以前的单位好。她和黄远鹏商量,想让黄远鹏找领导提前出面协调。谁知,黄远鹏拿出济源出台的《关于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的意见》安慰她,其中一句话写得清清楚楚:“按原单位性质安置”。

“每年都有随军的姐妹过来,还真没有听说过有人找关系。”张媛媛告诉记者,当时黄远鹏让她吃下“定心丸”。果真,一切水到渠成,更让她意外的是,自己竟然被安排进了市政府工作。

“从县里机关直接到市政府,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我有个同学也是县里的公务员,上级借调好几年,一直落不了编。我要不是军嫂,想都不敢想这个跨度。”张媛媛的眼睛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如果不是在济源,很多事确实不好办。”某部政委熊献锋意犹未尽地接过话题:“随军家属就业是部队当前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最牵扯干部心神。”

“来济源任职才发现,在外地很头痛的事在这却如此顺畅,领导不用跑、干部不用找,避免了消耗上下精力。”熊献锋一脸欣慰。

某部工程师刘春茂抢过话题说,自己的爱人李海丽原来在烟台一家私企上班,工资比较高,一直不愿随军。了解到济源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事业编制,对无工作的随军家属定向招录时,今年她主动要参加招录。

“济源每年集中解决一批随军家属就业,不拖、不等,让家属随军的官兵心无旁骛干工作。”某部保卫科科长徐威先后在3个省份工作过,家属就业一直没有着落,前不久到济源任职就赶上了家属安置招录。

此时此刻,记者有种感慨,关于随军家属就业,记者走过多地、采访过多人,看到的多是一把辛酸泪。凝望多少人提及往事时的眼睛,记者不禁想,这难道不是政策范围内应该解决的事吗,为啥成了很多军人家庭的一种奢望?

“为何你在济源看不到流泪的军嫂,那是我们制订政策时全城对军人军属都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办什么事都有绿色通道。”张媛媛抿嘴一乐,好像猜出记者的心思。

随口一个“我们”,却让记者听得出来,一名军嫂已经融入一座城市,一座城市也真正接纳了一位新主人。这些会心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灿烂。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