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胜,才是兵的标准!”近日,由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炮兵营一连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标准》在部队大礼堂上映后,赢得官兵的好评。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列兵王祥瑞从一名“六十分万岁”的地方青年成长为一名追求卓越的海防尖兵的历程,用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故事诠释了军人的标准。
“我不在乎输赢,能赢最好,赢不了也无所谓。”影片一开始,准备迈入军营的王祥瑞就表现出了自己“看淡一切”的特质。从小养尊处优的生活使王祥瑞形成了“差不多就好”的性格,并将这种习惯带到了部队,对于各项考核课目训练只求及格,不争突破。影片围绕班长米双朕和列兵王祥瑞在思想观念上的冲突展开,米双朕所追求的,是不断突破自己,而列兵王祥瑞则对班长的指导教育不以为然,我行我素地执行着“六十分万岁”原则。
剧情的转折出现在一次全旅组织的检验性考核,为检验新《大纲》落实情况,此次考核取全连最后一名的成绩作为连队最终成绩。可想而知,王祥瑞的“及格”成绩,成为了连队的最终考核成绩。这让王祥瑞陷入了深深的愧疚中……
影片总策划程文雄介绍说:“我们一直在强调标准问题,到底什么是军人的标准?有的同志认为,《大纲》里的及格就是标准,这种想法是危险的。军人生来为打仗,战争没有及格和不及格,只有胜利和失败。通过影片,我们想给全体官兵树立一个正确的导向,对于军人来说,‘差不多’就是差很多,‘过得去’就是过不去,只有不断地挑战极限,超越对手,才能在未来战争中拉得出、打得赢。”
王祥瑞的自我“救赎”由此展开,可训练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随后的剧情一波三折,王祥瑞一开始信心满满想要改变,到训练中因为自身底子差、多次遇到重难点课目想要放弃,再到最后在战友们的帮助下逆袭成长达到高潮。主演米双朕介绍说,影片没有刻意设置场景,没有矫揉造作的剧情,而是用战士们自己的演绎原汁原味地展现官兵真实的训练生活场景。一连指导员王培源看完后感慨道:“影片题材新颖,对话风趣幽默,让官兵在欢笑声中接受教育,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是对基层经常性思想教育很好的补充。”
这部微电影坚持专业性和群众性相结合,发动官兵参与到影片的拍摄中,既力求提升影片的艺术水平,又致力于调动官兵参与的热情。与其说这是王祥瑞一个人的故事,不如说这是一个群体的写照,记录了官兵向打赢制胜的合格军人的转变。列兵倪浩填说:“片中主人公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从不愿吃苦到勇于超越的心理转变。微电影里的主人公就是我的榜样,激励着我向更高的标准迈进。”
“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感觉特别真实,这样的微电影最能打动我们的内心。”看完微电影后,下士韦宗顺深有感触。《标准》这部微电影运用写实的手法传达了“军人生来为打仗”这一理念,主人公的转变历程激发了官兵内心强烈的共鸣,让官兵重新审视自己,在追求卓越,矢志打赢的道路上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新《大纲》实施之际,用大家乐于接受的方式帮助官兵树立敢于拼搏、敢当先进的价值追求,这就是我们这部微电影的意义所在。”主创人员在拍摄之初就把“为推动新《大纲》在基层落地生根服务”作为这部微电影的创作方向。作为该旅“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一个缩影,微电影《标准》为该旅官兵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激发了官兵练兵备战、精武强能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