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天早晨,刚吃过早饭的战士们整理行装、请领武器,一切井然有序。我正准备出门,五班的战士小常却匆匆跑过来。
“指导员,我来给我们班长请假!”
“张可可?”
“对!是张班长。”
我心里咯噔一下:单位依据新大纲要求,正在培养体能训练教练员。眼看着示范课就要开始了,张班长是示范过程的组织者,这个节骨眼上他能缺席?
“张班长病了。他扛了很长时间了……”
不等小常说完,我连忙来到五班宿舍。张班长裹着大衣,见我进来,艰难站起来,挤出一脸笑容:“指导员,我还没‘熄火’!刚吃完药,很快就会没事了……”
“得的啥病?吃的啥药?”
张班长回答:“就是有点拉肚子,我刚刚吃了止泻药。”
小常在一旁小声说道:“班长上吐下泻已经好几天了,一直在吃药,没啥效果。”
“为什么不早点请假呢?”面对我的疑问,张班长憨笑着低头不语。
送到卫生队一检查,原来张班长患了胃肠型感冒。军医反馈说,他吃的一堆止泻药不仅没起到作用,反而延误了病情。
滥用药物!我又想起了上一次发生这种情况的周班长。周班长感冒后,没去卫生队直接从连队的公共药箱里随便拿了一点阿莫西林胶囊……可见公共药箱虽然为连队提供了方便,也给滥用药物埋下隐患。
我打算结合连队实际,搞一场教育。在搜集资料、调查问讯中我发现连队“滥用药物”问题之广令人惊讶咋舌:有滥用抗生素药物的,表现之一就是用抗生素治疗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滥服维生素药物的,因为过量服用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有滥用解热镇痛类药物的,打乱了病情发展规律,导致疾病误诊、漏诊和误治。
同时我还发现:滥用药物的几乎全是训练尖子、连队骨干!张班长得了胃肠型感冒滥用止泻药,周班长得了感冒滥用抗生素,还有其他的骨干生病后不看医生、不去卫生队,往往选择“扛”一下。他们的共同点是“讳疾忌医”,喜欢或习惯自己处理病情,小病小痛往往可以挺过去,但是如此“讳疾忌医”,容易耽误病情,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与官兵们滥用药物造成的健康问题同样可怕。
我想起张班长低着头憨笑的样子,于是找他谈心聊天:“为什么不及时去看病呢?”
“作为连队的训练尖子和教员,不太好意思去当病号,总觉得当病号丢人,不是都说‘只有给连队争光的义务,没有给连队抹黑的权利’嘛!以前随便一扛就扛过去了,这次没想到那么严重。”
除了张班长,其他连队尖子也或多或少存有这种“偶像包袱”的思想。卫生队心理医生周良告诉我:“训练尖子们素质过硬,在连队犹如中流砥柱般的存在,他们不愿意当病号有两种心理:一种是自负,一种是工作环境带来的压力,这两种情况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
听了周医生的话,作为一名带兵人,我也进行了一番思考:连队好比木桶,自己主要精力紧盯着“短板”,却往往忽略了“长板”。除了给予鲜花和掌声,训练尖子的心理状态也需要给予关注。保持官兵身心健康,为战斗力生成托底,除了送医送药,需要更细致入微的心理服务工作。
(孙振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