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英雄雕塑的见证


■刘建伟  邓庆颖  安 妮

英雄肖国宝雕塑。廖  航摄

新组建单位移防新营区,迎来一座金光闪闪的烈士雕塑

“向国旗敬礼——!”晨光中,陆军第78集团军某工化旅官兵来到烈士肖国宝雕塑前举行升旗仪式。

仪式上,营房科助理员刘玉刚依然忘不了去年下半年部队接管营区时,一进大门他就被这座雕塑震撼了:高三米多,一手提着步枪,身体前倾作冲锋状。整个身体镀了一层金黄色,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63岁的退休老军工张敏介绍说,“1950年末,‘长紫惠铁壁合围’在贵州打响。围剿时,肖国宝为掩护部队冲锋,挺身一跃向敌人的机枪扑去,用身体堵住枪口壮烈牺牲。”

“肖国宝的壮举举国震撼,在当时还产生了国际影响力!”张敏说,当年,新华社以《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肖国宝》为题,向全国播发了他的事迹。原西南军区授予肖国宝“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追授“模范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他生前所在连还被命名为“肖国宝英雄连”。后来,经历抗美援朝战争、边境作战后,“肖国宝英雄连”落户吉林市。英雄生前所在部队为了纪念他,专门修建了这座雕塑。

回味英雄当年壮举,官兵肃然起敬。

部队有建制,英雄精神无界限

部队移防这里不久,上级通知营区将要规划改建,雕塑位置和规划图不符。

怎么办?

有人建议,能不能给雕塑挪动一下地方?然而,工程师考察后说:雕塑底座是水泥墩子,如果要换地方,不能搬只能拆!

“英雄雕塑塑造的是英雄形象,承载的是英雄主义精神,矗立在那儿至少30年了,绝不能拆!”旅领导很坚定。

与此同时,也有人觉得,肖国宝生前所在部队并不属于这个新组建的旅,到底应该怎么办?

纠结过程中,一次参观驻地吉林市烈士陵园的经历,让该旅党委一班人坚定了选择。

陈展在这个烈士陵园的29名英雄烈士中,属于该旅前身部队的有2位,而牺牲在吉林市的150多位烈士中,属于该旅前身部队的则多达7位。政委于子刚介绍,“旅所属部队的抗洪烈士关喜志、马里维和牺牲烈士申亮亮,都曾来过这个营区学习肖国宝的事迹。”

“雕塑在记录历史的同时,英雄事迹也渐渐融入每个见过他的人心里,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从吉林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的该旅原政治工作部副主任万鑫对此印象十分深刻: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他就在这个营区附近的十八中上学,那时候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师生来这里学习肖国宝事迹,接受国防教育。

继承英雄文化,才能继承英雄精神。每一座英雄雕塑都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和一本深刻的教科书。在漫长的岁月里,英雄肖国宝雕塑见证了4批部队的转隶或移防,英雄雕塑当初属于哪个单位已然不重要,因为英雄雕塑矗立在哪里,英雄的精神就会在哪里开花结果。

“部队有建制,英雄无界限。肖国宝英雄雕塑,是此轮改革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该旅党委果断决定:修改营区规划,不仅要保护好英雄雕塑,而且要让雕塑矗立处成为部队传承英雄主义精神和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场所。

流动的部队,永恒的英雄。英雄文化催人奋进

一个单位没有文化底蕴,就像没有灵魂。在“脖子以下”改革中,这个旅官兵来自3个省份4个不同军级单位,如何让官兵尽快实现合心合力?在调整组建之初,该旅党委就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他们发现,全旅所辖部队中,全国闻名的烈士生前连队有4个,有红军血脉的连队有3个,产生集团军以上先进典型的单位有3个。

“大家带来了红军遗物、解放战争勋章、马里和平奖章、抗洪纪念奖章……它们见证了我们一步步由弱到强,也承载着我们最厚实的文化底蕴,是激励我们今天合编合心合力、在新起点上继续前进的生动教材。”旅党委经过讨论后决定,把英雄文化的融合列入合编工作的整体方案同步推进,通过开展续写“英雄家谱”活动,让来自不同单位的官兵拧成“一股绳”。

前不久,他们还与驻地某学校签约,把肖国宝雕塑作为该校的国防教育基地;与驻地政府商定在烈士纪念馆设立维和烈士申亮亮、抗洪英雄关喜志专位,把烈士留下的遗物都捐赠给了纪念馆,吉林电视台还专门为两位英雄拍摄了专题片。

新调整组建至今,该旅全面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1人荣立一等功、1人荣立二等功,全旅创新7种战法,5个课目平均成绩比改革前提升25%……

又一个清晨,英雄肖国宝的雕塑在朝霞中熠熠生辉。不远处,“作战保障尖兵、应急救援先锋、国际维和勇士”的呼声在训练场久久回荡。

编后

英雄肖国宝雕塑引发的故事,是部队移防过程中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运用的生动案例。它让我们看到,在新的编制体制环境下,红色资源保护和运用只有做到积极稳妥,才能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长期以来,不少部队营区环境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承载征战历史、英雄人物和职能使命内涵的雕塑、标语、史馆、文物等。这些文化载体是一支部队文化精神的生动彰显,也是印刻在代代官兵心灵深处的精神标记,无声激励着官兵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在强军兴军的广阔舞台上挥洒青春。特别是,还有一些重要的军史场馆和红色文化载体,比如文中提到的英雄肖国宝雕塑矗立处,多年来一直是当地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当地国防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编制体制调整的落地,这些文化载体由于部队转隶、移防换防、职能变化等原因,有的需要更新,有的需要随部队转移,有的需要重建。在此过程中,如何积极稳妥地保护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让其在新的编制体制环境下发挥更大作用,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并认真筹划的一件大事。

日前,中央军委印发《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明确要“用好红色资源”“建好用好军史场馆”“开发红色革命文化”等。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运用, 是落实这一重要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实践过程中,可能每个单位都会有自己的特殊情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案,我们都坚信,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会得到备加珍视,而且能够在新的强军实践中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使年轻的革命军人更好地从中得到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的滋养。

真正有历史感的人们,永远对峥嵘岁月和崇高精神充满敬畏,并能从中不断汲取前行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