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一个优良传统。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曾说:“对来自上头的批评,你要敢揽起来。对来自下级的批评,你要听下去,要当下级干部的‘出气筒’。”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甘当下级的“出气筒”,是一种政治胸襟,更是一种必备素质。
物不平则鸣,人不平多怨。官兵有不平之声、不满之怨,要么是领导和机关在工作中存在不足,要么是实际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要么是缺乏沟通,“我不问你不说就是距离,我问了你不说就有隔阂”,要么是官兵表达诉求的渠道不畅通。特别是军队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各种矛盾明显增多,官兵思想波动明显加大,都要求领导干部容得下批评声、牢骚声、委屈声和诉苦声,当好下级的“出气筒”。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
对待下级的意见或牢骚,历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闻之则怒,必欲惩之而后快;一种是闻之则喜,以人为镜,明察得失。“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必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下级的“出气”声中,难免有片面之语、愤激之词,但里面也有真话、真相与真知。如果领导干部能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听得进、容得下这些逆耳之言,就能明得失、察不足,解矛盾、聚兵心。如果两耳塞豆、不闻雷鸣,或者老虎屁股摸不得,不但会伤害官兵的感情,而且会错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当好下级的“出气筒”不能一听了之,更重要的是当好“减压阀”,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大凡“出气”,必然事出有因。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正确对待,加强引导,该澄清的澄清,该解释的解释,该改进的改进。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领导干部应善于从逆耳之言中体察官兵的所思所盼,查找工作的短板弱项,最大程度地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出气”之言,不可能心平气和、和颜悦色,但最能考验领导干部的胸怀、修养和雅量。当好下级的“出气筒”,很可能一时丢了面子,但想到部属“说出来便心里好多了”,便没必要针尖对麦芒。再说,人非圣贤,岂能无过。当“出气筒”的过程,何尝不是揽镜自照、自我反省的过程。还是毛泽东同志说得好:“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作者单位:山西省忻州军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