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总上“一年级”怎能跨层级

——野外驻训如何训出“野味”②


■别新宇

陆军某合成旅野外驻训中对训练课目实施阶梯式设置,不让“毕业生”总读“老课本”;火箭军某部驻训内容新课目、新内容占40%以上,“饥饿训练”让训练场充满生机……今年野外驻训以来,各部队瞄准战斗力上台阶设置训练内容,不但让野外驻训充满了“野味”,而且充分摔打了部队。

新闻界有这样一句名言:“不论媒体的形态如何变迁,内容永远是王道。”对战斗力建设来说,训练内容就是提高战斗力水平的“王道”。训什么比怎样训更重要。训练内容是否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部队实际作战能力的强弱,关系着训练效益的高低。实践告诉我们,驻训时训练内容设置合理,训练水平就会“节节攀高”;训练内容设置不当,训练水平就会原地踏步,甚至会出现倒退。

从对野外驻训部队的调研来看,官兵对训练内容年年上“一年级”的现象反映较大。“往年练精的课目,今年还反复练,一点打不起精神”“我们对新课目、难课目盼星星、盼月亮”……调查问卷中,某旅有73%的官兵在“期待更新训练内容”一栏中打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战斗力建设固然需要打牢训练基础,野外驻训花一点时间对“一年级”课目进行复习也很有必要。但如果年年都上“一年级”,对险难课目只是“意思意思”,对短板课目故意“留到来年”,训练怎能跨层级?我们强调训练要做到人员、时间、内容、质量“四落实”,倘若总在内容上“翻烧饼”,人员、时间的落实又有何价值?训练质量又怎能提高?

低年级的书本上学不到高年级的知识,“一年级”的内容练不出高水平的本领。这个道理估计没有人不懂。个别驻训部队之所以习惯让官兵在训练内容上“蹲级”“复读”,根子在于忧患意识的淡化、打仗意识的弱化、战斗力标准的软化。正是因为这个“根子”,才愿意上易组织、风险小和看起来忙忙碌碌实则碌碌无为的“一年级”课程,才长出了一片片畸形的“叶子”。比如,把军事训练的战略位置变成“略占位置”,把实弹化、野战化等同于实战化。由此可见,让野外驻训“野味”浓起来,先得挖掉和平积弊这个“根子”。

俗话说,一步难登天,一土难成山。战斗力建设会“断崖式”下降,但绝不会“火箭式”飙升,其生成过程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没有一项内容一项内容的充实,一个课目一个课目的递进,提高战斗力就是一句空话。“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根据训练基础实施“分餐训练”,着眼合成融合开展“联合训练”,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战斗力建设就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在量变中实现质变。

当前,“脖子以下”改革使一些部队实现了“瘦身”和“壮骨”,但体制编制调整并不会带来作战能力的自然提升。要使编制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每一个单位、每一名官兵都不得不经受换羽之苦、拔节之痛和升级之艰。野外驻训时与“一年级”说再见,让训练内容“更新换代”,就是实现制胜优势的破茧之蝶、腾飞之翼。

“机会是最昂贵的成本。”野外驻训时间有限,官兵长途机动,装备全部出动,这种锤炼部队战斗力的大好机会非常难得,失之实在可惜。戈壁大漠、陌生海域、山地丛林,这样的野外环境,也为锤炼打赢本领营造出近似实战的训练环境。“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时。”如果这时候不“知时”而“务”,在训练内容还上“一年级”,浪费的不仅仅是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更是“机会”这一促进训练跨层级的“最昂贵的成本”。牢牢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窗口”,升级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方法,各部队就能把野外驻训变成战斗力增长的“关键期”“跃升期”。

行船趁顺风,打铁趁火红。训练内容上的“更上一层楼”,换来的必将是部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训练境界。

(作者单位:31654部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