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习主席在视察军事科学院时强调,坚持理技融合、研用结合、军民融合,加快发展现代军事科学,努力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这一重要指示,精准把握了科技强国与科技兴军的高度统一,深刻揭示了现代军事科研大集成大交叉大突破的创新圭臬,擘画了产学研用一体的生动格局,为新时代军事科研创新指明了方向。
坚定不移走好理技融合创新之路
习主席指出,要深入研究理论和科技融合的内容、机制和手段,把理论和科技融合的路子走实、走好。理技融合这一全新理念、全新模式,将带动军事科研领域兴起一场管理革命,成为大科学时代军事科研的基本范式。恩格斯指出,“革命将以现代的军事手段和现代的军事学术来与现代的军事手段和现代的军事学术作战”。未来军队是科技密集型军队,未来战争是混合特征凸显、科技含量剧增的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唯有从理论与技术两个坐标轴解析,才能揭示建军治军规律、探索制胜打赢机理。
实现从“形融”到“神融”的跨越。著名物理学家海森伯认为,“在人类思想史上,重大成果的发现常常发生在两条不同的思维路线的交叉点上”。军事理论与军事科技研究思维模式大不相同,从“形融”到“神融”,首先应建立理念认同感、路径认同感、模式认同感。缺乏技术支撑的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引领的技术是盲目的。应突破唯理论、唯科技“二元分立”的思维桎梏,克服不想融、不愿融、不会融的利益掣肘,立起理技并重的理念,把理与技作为战争研究的孪生结合体、软硬复合体,实现理技一体驱动创新发展;立起交叉创新的理念,培塑“理论+”“技术+”交叉思维,以理谋制胜之道,以技砺打赢之器;立起深度融合的理念,形成“科学突破—运用构想—装备研发—战法创新”和“概念开发—技术研发—装备物化—战法创新”的双闭环创新链路。
实现从融力到融智的跨越。这轮改革重塑我军新的军事科研体系,实现了军事理论与军事科技两支队伍大会师、两股力量大协作。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从力量拢起来到智力融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坚持知识驱动促融合,开展理技融合型创新平台试点,利用联合作战实验等天然的理技融合剂耦合器,把理论研究线、技术研究线、项目管理线“三线”人员融在一起,实现混合创新;开展理技融合型创新团队试点,把理技融合的重心下沉到课题组,在科研攻关中培养像钱学森那样理技兼通的大家名家。
实现从机制到范式的跨越。《未来战争形态》的作者保罗·斯查瑞讲,新技术只是战争形态出现重大颠覆性变化的催化剂,但是一旦与条令和编制的创新相结合,战场上将呈现“范式转移”。理技融合的自觉,是在科研项目实践中塑造、在运行机制流程中规制、在科研范式转移中固化而成的。应把握理论研究与科技研究的共性要求,优化完善理技融合顶层设计,在试中研、在研中融,在探索理技融合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新做法,上升为融合规律,固化为融合规章,凝结为融合文化,形成理论先导、技术支撑、理技一体推动军事科研创新的新范式。
坚定不移走好研用结合创新之路
习主席指出,要打通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回路,让军事理论研究植根实践沃土、接受实践检验,实现理论和实践良性互动;要坚持聚焦实战,抓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使科技创新更好为战斗力建设服务。军事科研战线担当起引领军事变革谋超越、服务强军胜战谋打赢的使命职责,应坚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强军实践中来、到强军实践中去,下大气力解决好“三个脱节”问题,推动军事科研成果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实验场走向战场。
紧贴战略决策,成为“思想库”“智囊团”。军事科研机构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必须把建立决策咨询体系、发挥军事智库作用作为本分之责,围绕习主席和中央军委重大战略关切,讲真话报实情进诤言,能出主意、出大主意、出好主意,担当起为党立言、为国立谋、为军立策、为民立命的政治抱负,在重大国是军事问题上能够提出正本清源、治国安邦、强军胜战之策。
紧跟备战训练,做到“研为战”“谋打赢”。《孙子兵法》讲,“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和平时期,军事科研关注的主战场就是演训场,应改变与备战训练相脱节的状况,以调查研究为桥和船,植根实践、指导实践。做好科研工作,必须深下去,深入部队、深入基层、深入演训一线,掌握第一手情况资料;必须蹲得住,扑下身子、耐住性子,把部队作为出思想、谋创新的主渠道,检验条令、战法、装备的实验田;必须重实效,坚持问题导向,善于挖掘提炼,积极谋对策、求创新,切实回答和解决好部队急盼、改革急需、备战急用的真问题难问题。
紧盯强敌对手,当好“侦察兵”“瞭望哨”。军事科学本质是战争的科学,战争的对抗性决定了科研之矢必须始终瞄准主要威胁、战略对手和主要作战对象,像对手研究我们一样研究对手,真正做到熟知深知,摸清对手的脾气,当好“侦察兵”“瞭望哨”。搞科研应抬头看世界、埋头钻学术,以对手为师、对手为靶、对手为鉴,围绕敌我双方博弈斗争,知敌在先、料敌在前,遵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则、创新发展战略战术,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高”抵消策略、研发非对称前沿技术,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越。
坚定不移走好军民融合创新之路
习主席指出,要坚持开门搞科研,加强协同创新,加强军民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形成军事科研工作大联合、大协作的生动局面。军事科研成果发挥最大效益,离不开军民融合大通道;军民融合水平得到提升,重中之重是军民两用科技转化运用。
顶层统揽、聚焦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战略。经过长期积淀,我军军事科技成果丰硕,在全面停止有偿服务的大背景下,需要从融合需求、融合规划、重点项目等方面进行统筹,有步骤、有计划转化运用,同时应主动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把军事科研军民融合同步纳入国家军民融合发展需求、全军军事需求体系之中,形成常态化生成和对接机制;纳入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全军战略规划体系之中,论证提出近期专项计划和融合项目。应充分发挥军民融合体制优势,对需要军地共同攻坚的核心关键技术,抓紧论证发布目录清单,动员军地力量联合集智攻关,有效突破“卡脖子”难题。
立起规章、破除坚冰。科研成果双向转化渠道不畅,最主要原因是没有成型明确的法规可循。应结合军事科研军民融合示范区、“试验田”建设,不断探索总结新路径、新经验、新模式,尤其是科技“军转民”,对哪些能融、谁来审批、如何监管、经费怎么用、成果怎么共享等具体问题,出台明确的政策和制度,让军事科研成果合法合规进入战场、进入市场。
政策激励、催生活力。国家深化科技管理改革,考虑之一是推进完善激励机制,在政策上、机制上、待遇上给科研人员松绑助力。军事科研军民融合也需要政策激励这个“指挥棒”,为科技军民融合培植土壤、涵养水分,实现由不愿融、不敢融向积极融、主动融转变。应大力推开项目负责人制等科研管理制度,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的学术自主权、团队管理权、经费使用权和成果处置权,真正形成层级少、决策快、效率高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容错纠错的政策导向,形成贡献与收益相匹配的激励制度,从而把军事科研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努力开创新时代军事科研工作新局面。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