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边关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老崔”的15公里巡线路


■林 铎 姚述福 本报特约记者 黄 翊

清晨8点半,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某仓库四级军士长崔艳峰,开始了一天的巡线工作。

这是一条连接主库区和储存区之间的输油管道,绵延15公里,途经村舍、田野。通过这条管道,源源不断的油料被运抵大山深处的一个个油罐。

有管线的地方,就要有人巡守。崔艳峰这一守,就是六年。

时光回溯到2012年。当时输油管道准备开始铺设,由于线路途经多地、地质复杂,前期协调筹备工作异常繁重。

那时,管道沿线周边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崔艳峰和巡线组战友每天只能徒步勘察施工地点;遇到村镇,还要与村民协商建设事宜。

他们每天一大早出发,路上啃几口干粮充饥,巡完15公里路程,正好能赶上在储存区吃晚饭。

“我的‘铁脚板’和‘铁齿铜牙’,都是在那个时候练就的。”崔艳峰笑呵呵地说。

按照施工方案,管线需要途经一部分农田,附近村子的乡亲们听说这个消息,刚开始都不情愿。

经常在村子周边勘察,崔艳峰与乡亲们渐渐熟络。连续多日,他每天到老村长田景城家中“拉家常”,力所能及地帮忙干些农活。

一来二去,田景城渐渐想通了:国防建设是天大的事,耽误不得!他主动出面说服乡亲们,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国防建设。

后来,崔艳峰将一些村民介绍到施工项目部工作,既参与国防工程建设,又增加了家庭收入,乡亲们说:“我们的国防意识,都是老崔给立起来的。”

一条巡线路,串起浓浓鱼水情,“老崔”的故事也一传十、十传百。

输油管线沿途的万溶江岸边,坐落着一个苗族村寨。宁静的山寨旁,有一块绿油油的菜地,菜地主人贾阿妈将其称为“爱民田”。

有一年夏天,一场暴雨过后,年逾七旬的贾阿妈像往常一样,头顶一箩筐刚采摘的青菜涉水渡河。谁知,暴涨的河水几乎没过了大腿根儿,水流湍急,她无法站立。

危急关头,巡线路过的崔艳峰“扑通”一声跳进河中,将贾阿妈安全扶上岸。

后来,听说管道铺设要经过自家菜地,贾阿妈主动找到部队:“要不是解放军,我的命都没了。为了国防大事业,我这块菜地算个啥!”

如今,每当崔艳峰巡线路过村寨,正在田间劳作的苗寨乡亲们,都会摘一把蔬菜塞到他手里。

崔艳峰也不见外,因为这位村民口中的“老崔”,早已把管道沿线一带的乡亲们当成自己的家人。

长年守护一条管道,崔艳峰越走心越定:“虽然白头发多了、身板没有过去强壮了,但尽职尽责的使命意识一刻不能淡忘,肩头的责任始终是沉甸甸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