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播洒在高原戈壁。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以下简称一机集团)的技术人员像往常一样进入某基地试验场,对即将进行试验论证的装备进行性能状态检测。这是他们进入高原试验的第6个月。
为测试某型装备全天候、全地形作战能力,一机集团去年成立技术保障队奔赴高原,配合陆军某装甲旅对坦克进行高原高寒试验。
这个时节,高原天气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一天内,气温最高30℃,最低-5℃。试验期间,在高强度紫外线的照射下,厚重的工作服一会就被汗水浸湿,坦克轰鸣而过卷起厚厚的尘土,粘在满是汗水的衣服上,让人极不舒服。
稀薄的氧气,对装备射击系统是巨大的考验。这次射击试验全部使用实弹。由于氧气稀薄,弹药燃烧不充分,炮膛内易出现各种残留物。刚刚射击过后的膛内温度极高,由于外场条件所限,保障队员只能戴着普通的棉线手套,用一种弧形的特殊工具清除膛内残留物,既费力又耗时。
实弹射击,危险无处不在。一次,在发射炮弹时,由于击针发生了意外,不能正常收回。此时,弹底受到损伤,出现严重的划痕,必须立即排弹。
“我去处理!”保障队员于君然挽起袖子径直向装备走去,该装甲旅参与试验的营长王力主动做他的助手。疏散完现场人员后,他们钻进了车舱内。
在确保装甲车辆电源关闭后,于君然钻到炮塔位置,小心打开炮闩,王力则从车长位侧面操作半自动搭桥,两人齐心协力托着弹底,将炮弹从弹膛内小心拽了出来,最终将这枚危险炮弹成功排除。
随后,当天的射击试验继续进行。在打完数十枚炮弹后,于君然对每一项试验数据进行梳理、对比并详细记录。
机动性、毁伤性是战车性能最直观的反映,但战场上并不是比谁开得快、看谁跑得久,而是看战车的综合性能。
战车试验路线全程数百公里,海拔4000多米,行驶途中地形复杂多变,要穿行陡坡、急弯和草甸等地带,这对战车是一次全方位的考验。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完成,一大早,队长刘斌就带领保障队员对战车进行了全面检查,确保战车没有任何问题。
在行车过程中,他们遇到一段陡坡,驾驶员踩稳油门,战车卷起厚厚尘土。几分钟后,一辆辆被黄沙覆盖的战车冲出“烟瘴”,轰鸣而去。
在一个急转弯地段,战车紧紧贴住靠山的一侧,另一侧履带板碾落了块块山石。用了1个多小时,战车才通过5个弯道。试验任务结束后,官兵们对这款战车的越野性能有了深入了解。
试想,一辆战车如果在平时能跑上万公里,遇到恶劣条件就“撂挑子”,这样的装备,官兵岂能放心使用?多地形行军是否会影响战车使用效能、长时间发射后自动装弹机运行牢不牢靠、车辆防护方面还有哪些薄弱点……这些官兵们关注的问题,一直是企业技术人员改进装备的方向。
“一辆战车要想拿到一份合格的‘体检报告’并非易事。军品就是精品,我们对战车的‘体检’越严格,官兵们打起仗才越有胜利的保障。”采访最后, 于君然对笔者如是说。
上图:保障队员正在为装备试验进行准备工作。 刘佳慧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