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记
高洪波,笔名向川,中国作协副主席。1969年入伍,转业后曾任《中国作家》副主编、《诗刊》主编等职。先后出版过《大象法官》《高洪波军旅散文选》等作品,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我从来五音不全,唱歌的事能躲就躲,不为别的,怕虐待别人的耳朵。可有一个时期却心态放松,大唱特唱,或者说不是唱,是一个更生猛的字:吼。吼什么?军歌。
军歌军歌,顾名思义,军营之歌,军旅之歌,也是军队之歌。或者换个角度,说成青春之歌、热血之歌也行。我十七岁从北京入伍到云南,曾为十载滇云客,也唱了十年军歌,军歌不悠扬也不绵长,斩钉截铁硬邦邦,可就是非唱不可,缺了不行。
行军走路唱军歌,绿胶鞋把红土地踏得尘土飞扬;集合出操唱军歌,几嗓子就喊得星飞云走;吃饭之前唱军歌,胃口大开狼吞虎咽;看电影前唱军歌,各个连队互相叫板,互相拉歌,比看电影本身还热闹。所以说无歌不成军,无军不唱歌。歌声是军事文化的载体,更是一支军队士气的检测仪。
我从军时期流行十支革命老歌,譬如“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练一练手中枪刺刀手榴弹”,还有“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顶抒情的是“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歌让我们想起老电影《铁道游击队》,以及大队长刘洪的爱情故事。除此之外全是“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等,阳光,阳刚,热情,奔放。唱军歌的我们,那些来自天南地北的战友们,无论你是城市兵还是农村兵,无论你是汉族兵还是少数民族兵,反正被军旅的旋律裹挟着,用各自的乡音和方言,放肆地唱着无比自信的青春之歌,歌声在军营里回荡,粗犷,粗放,甚至有点粗野,但这的确是地道的军歌。
十首革命歌曲中我最有感情的歌是《大刀进行曲》,作者是延安鲁艺的艺术家麦新,是我童年时期就耳熟能详的英雄,因为麦新于解放战争中牺牲在我的故乡内蒙古开鲁县。他当时是县委的组织部长,被土匪伏击而中枪牺牲,通信员在他的掩护下活了下来。麦新是上海的知识分子,却在科尔沁草原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所以一唱《大刀进行曲》,我就格外大声,格外起劲。在唱出“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时,我感受到遥远故乡的呼唤,感觉到麦新烈士的心跳,所以我在军歌中最爱的就是这首《大刀进行曲》。在我心里,我甚至认定这不是一首普通的革命歌曲,它几乎是一首历史地位与《义勇军进行曲》相等的歌。
唱军歌时我还不是诗人,是一个野战军炮团的战士,但毫无疑问,是军歌启蒙了我的艺术感觉,让我不知不觉中写起了诗。诗与歌自古有缘,所以在若干年后我写下了一首名为《致麦新烈士》的诗,现在我把三十多年前写下的这首小诗抄录下来:
我是在一首歌中认识你的
你把自己的名字
镌刻在一把大刀上
这大刀很沉重,很明亮
插在中国的历史里
插成一座刀碑
父辈们传说
麦部长的个子很小
在土匪的伏击中
来不及跃上高大的战马
父辈们传说
你让通信员驰马脱险
自己留下来掩护
最后光荣牺牲
你是南方青年
与科尔沁素来无缘
你却把血洒在草原深处
洒在嘎达梅林
马蹄踏过的地方
你的血掺着你的歌
开出蓝色的马莲花
星星点点
染遍了绿色草原
那是在南方的军营
我唱过你的歌
我手头没有大刀
有一杆半自动步枪
我看你站在连队里
挥着青春的手臂
指挥着千百条喉咙
纵情高唱
从此我坚信
只要冲锋号震响
你就会一跃而起
向每个来犯的鬼子头上
劈一道闪亮的刀光
一位伟人诗云:“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军歌不是悲歌,但也足以引发狂飙,所以我说,军歌铿锵,军歌阳刚,军歌中有血与钙,军歌中蕴藏铁与钢,军歌中有军魂驰骋,军歌里有军心昂扬。远去的军歌中有我的青春,在我心里,军歌永远嘹亮。
相关链接
1933年,日寇进犯长城。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血战喜峰口,该军大刀队夜出奇兵,迂回敌后,杀得鬼子落花流水。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首次胜利。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该军大刀队奋起反抗、浴血苦战。音乐家麦新很快写下了《大刀进行曲》,并在原稿标题下题写了“献给廿九军大刀队”。后来,他根据群众的试唱又进行了修改。“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歌曲以威风凛凛的抗战将士的身姿描绘为开端,那刚健的旋律、激昂的词语,表达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高昂斗志。歌曲很快就传遍了城镇乡村、前线后方,鼓舞着千千万万抗日英雄去冲锋陷阵,成为当时激励中华民族奋起抗击日寇的铿锵战歌。麦新,原名孙培元,1914年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革命音乐家。1940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抗日胜利后随军参加解放东北的斗争,先后任阜新地委、开鲁县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等职。1947年6月6日遭土匪袭击,壮烈牺牲。(夏董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