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拜兵为师”告诉我们什么?

——北部战区陆军基层干部适应新体制提升能力素质新闻调查


■本报记者 刘建伟 通讯员 刘 磊 王立军

图①:第79集团军某旅作战支援营两位营主官搭档拜师学艺,带动官兵互帮互学,图为该营专业能手为官兵讲解爆破器材使用技巧。图②:营长顾海峰(右)向战士虚心请教操作某型通信装备。图③:教导员赵宏波(左)跟随兵师傅学习操作通信装备。
张宝雄摄

编制体制调整了,武器装备更新了,担负任务变化了。面对改革大考——

基层干部能力重塑迫在眉睫

“他们说出了我们心底的恐慌与紧迫,还指出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路径。”

这些天,营长顾海峰和教导员赵宏波拜35个“兵师傅”的故事,在该旅局域网上“披露”后,引发了很多基层干部的热议。

“太有同感了!”那天晚上,正准备睡觉的连长李智超,习惯性浏览局域网,一眼就看到了这两个营主官的故事。一口气看完,李智超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从炮兵连改任支援保障连连长之初,他和这对营主官一样,也吃了一惊——不仅官兵数量多了,而且专业也成倍增加了。更尴尬的是,炮兵专业毕业的他,第一次进装备库房时,满眼都是“新面孔”……

改革的“阵痛”不仅“痛”在那些面对诸多新专业的营连主官身上,那些暂时未改专业的营连主官也被戳中了“痛点”。

去年6月,某旅舟桥营从中原某地转隶移防到2000多公里外的东北松花江畔。“改革前后舟桥营干的都是一样的活,只是换了个地方架桥而已。”不少官兵认为,这次改革对自己影响不大!

第一次“试水”,舟桥连指导员张航峰就遇到了尴尬。因为黄河与松花江的土质、水流、气候、温度都不一样,很多技术环节遵照多年训练积累的经验不灵了,延误了部队整体机动速度。

“为啥按以前那样指挥不灵了?”北部战区陆军领导调查发现,很多基层主官已经习惯于过去驾轻就熟的战术模式、组训方法和操作规程,面对领域拓展、装备更新、使命变化,思想上还没有做好能力重塑的准备,自然跟不上改革步伐。

“不仅改革整编的部队干部感觉力不从心,就连在改革中没动的部队也觉得颇有压力。”某旅营长宋恒哲说:在这次改革中,他们营虽然基本没有变动,但无论是部队编成还是指挥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从战场侦察到定下作战决心,再到诸兵种协同及各类后勤保障,所有的统筹与指挥都跟过去不一样了。

“新的编制体制确定了,换羽高飞的能力具不具备?新的运行机制启动了,联合作战的素质具不具备?新的职能使命赋予了,浴火重生的勇气具不具备?”

采访中,北部战区陆军领导意味深长地说,部队发展是个动态过程,人的成长也是个动态过程。战争形势瞬息万变,翻老皇历一定找不出新答案。基层干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重塑指挥打仗的能力。

新时代带来新挑战,新体制呼唤新能力。要想跨越鸿沟——

基层干部能力提升路在何方

走上旅专业比武领奖台,张继麟心情很不平静。

身为第79集团军某旅武装侦察连指导员,张继麟获得过不少大奖。可这一次,他对旅里这个奖格外看重,因为这对他来说意义特殊——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取得了突破!

拿起话筒,张继麟深情地说:“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老班长连键,没有他这个师傅的帮带指导,我这个门外汉哪能进步这么快?”

张继麟的一席话,拨动了很多基层主官的心弦。随着军队改革深入推进,北部战区陆军不少基层主官都面临改专业、“换娘家”的困难。面对全新领域,很多人空有一腔学习热情,却一时拜师无门!

新时代带来新挑战,新体制呼唤新能力。要想跨越鸿沟,基层干部能力提升的路径又在何方?面对这一课题,基层干部自己犯愁,部队领导也心里着急。他们通过院校培训、参观见学、集中轮训等方式,努力让基层干部适应新的岗位需求。

可他们很快发现,岗前培训虽然能让基层主官业务素质有所提升,可部队武器装备、训练内容和作战理念更新很快,培训滞后、专业技能跟不上趟等问题一一出现。

“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拜兵为师、向兵学习,无疑是一条提升能力素质最直接、最有效、最长久的路径!”张继麟告诉记者,很多基层“技术大拿”在一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无论从理论到操作,他们都是专家;再加上他们身处训练一线,对打仗急需的、干部欠缺的、战场呼唤的最了解最清楚,跟他们学习能高效培养自己的打赢能力。

面对厚厚的新装备操作使用说明书和密密麻麻的电路板,某炮兵旅远火营营长王晓峰面露难色。为了迅速掌握某新型火炮的操作使用技巧,王晓峰在几名老士官的指导下,从装备的结构性能学起,一个个零部件过、一项项功能调试。一段时间后,上级组织连主官专业素质摸底,王晓峰一路过关斩将名列前茅。

“以兵为师很必要,向兵学习很精彩!”营长王晓峰感触颇丰:当初觉得向自己带的兵请教问题有点没面子,可每次在“兵师傅”指点下,问题迎刃而解后又觉得特别受用。如今,王晓峰拜的“兵师傅”名单越来越长。

不少营连主官说:只要你捧着一颗真心、带着一腔真诚,就一定能在“兵师傅”那里取到不少“真经”。

胸如大海纳百川。拜兵为师折射了一支部队的进取态度——

战斗力建设这扇大门越敞越开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部队变化太快!”

对拜兵为师,某炮兵旅六连指导员王海洋的认识更深一层:曾几何时,新兵入营时都说“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如今却变成了“我是一个兵,来自大学生”,这说明部队的兵员结构正悄然发生变化,兵员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刚从连队座谈调研归来的第80集团军某旅政委李永泽发现:现在连队的战士90%以上都有一技之长,一半以上获得过专业资格证书,有的甚至获得过国家级奖励和国家专利授权。带领这样一群新时代的小能人,让他这个当了快30年兵的“老资格”确实有点小压力!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某特战旅政委马宝川看来,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不仅仅局限在入口质量的提升,一些老士官经过部队多年摔打磨炼,对装备操作已经形成“肌肉记忆”“思维记忆”,对业务理论已经形成成熟体系。

未来战场攻城拔寨,指挥员固然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没有哪一场仗能离开基层一线的“兵专家”。某特战旅士官张斌,曾设想过自己在部队未来发展的各种角色,可他怎么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能成为干部的“师傅”。

部队举贤用能的举措更是超乎想象:士官与博士、硕士一起参加科研任务,士官担任干部考核“主考官”……

“在战斗力生成的链条上,身处一线的‘兵专家’对战斗力的贡献率越来越高!”鼓励干部拜兵为师尝到甜头后,某部领导提出一个新举措:把不同专业的战士骨干分门别类进行归纳,建立“兵专家人才库”,方便基层干部“拜师学艺”!

“不看学历看能力,不重资历重实力。”某工化旅政治工作部主任王兴海说,基层主官“拜兵为师”,不仅自身能力得到快速提高,而且“兵师傅”受到重用后,更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像滚雪球一样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胸如大海纳百川。拜兵为师看似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深层次折射的却是一支部队的进取态度!”谈起这个话题,某海防旅政委刘平说,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路上,塑造一支焕然一新的人民军队,离不开人才做支撑。

刘平建议:在军队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各级应有任人唯贤的开放宽容态度,让更多的人才涌入战斗力建设这扇大门。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听到这些建议和憧憬,记者不禁想:基层主官主动拜兵为师的故事虽小,却犹如一枝报春花,告诉世人——人民军队在改革强军的征程上,还会涌现出更多情深意长的精彩故事。

版式设计:梁 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