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训练真上去了,安全就不会有大问题

——任务部队和平积弊减少的启示③


■刘海涛

据一线任务部队官兵反映,过去训练小心翼翼,有点风险的课目能不训就不训,现在只要任务需要,该怎么训就怎么训。实际情况是,训练真上去了,安全也没出大问题。

毋庸讳言,安全问题至今仍像一道“紧箍咒”,让一些单位在训练上缩手缩脚、畏首畏尾。有的组织重大演习,不放心的装备不带,不放心的人员不上;有的组织武装泅渡,从来不挑风大浪高的时候,全都选在风平浪静的水域;更有甚者,有的组织手榴弹实投训练为防止出现“意外”,要求老兵为新兵拧开弹盖,勾出拉火环,搞“保姆式”全程陪护。

诸如此类的做法,无非是为了防事故、保安全。然而,越消极保安全,往往越不安全。正如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指出的:“不苦练不仅不能提高本领,还会出事故。”被动地“保”、消极地“防”,换来的充其量是表面的、暂时的“不出事”。一遇陌生环境、意外情况,事故概率只会提升不会下降;真等上了战场,训练的“欠账”更是要用鲜血和生命来偿还。

其实,不怕出事,未必就会出事,反而可能出彩。马宝川47岁时接触伞降,训练仅一个半月之后,就完成军旅生涯的高空“第一跳”;戴明盟不畏超负荷、大密度、高难度的科研试飞,练成中国“飞鲨”第一人;武仲良从人武部到特种部队当政委,学会潜水、狙击等多种特战技能。他们不怕险、不畏难,不仅没出什么事,反而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书写下一个个传奇。

近几年,各任务部队瞄准现实需要,向训练极限发起冲击,力度之大、标准之高、要求之严前所罕见,不仅安全没出大问题,官兵的打赢底气也更足了。前出第一岛链飞越宫古海峡时,“神威大队”轰-6K战机受到外国军机干扰阻挠,飞行员为什么能够从容应对、正确处置、勇往直前?关键就在于他们平时训练始终瞄准战场,敢于挑战装备极限、生理极限、心理极限。可见,险中求胜、危中求安的能力提高了,离打赢就越来越近,离危险就越来越远。

也有些人的“不敢”,是因为“不懂”“不会”。有的单位盼新装备盼红了眼,来了新装备又玩不转,生怕弄坏了、搞砸了;有的认为新装备娇贵,平常拉出来遛遛可以,极端条件下训练却放不开手脚。如果避生就熟、怕这怕那,新装备的意义如何体现?不懂就抓紧弄懂,不会就学习研究,才能发掘新质战斗力的潜能,让部队作战能力实现真正跃升。

应当看到,我军的训练内容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对训练安全的规定也更加科学完备。新一代《军事训练条例(试行)》规定:“不得违背规律盲目蛮干,不得以安全为由简化训练内容、降低难度强度,不得随意提高风险等级、擅自终止或者取消险难课目训练,不得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消极保安全。”这“四个不得”,为部队大胆训练、科学训练、安全训练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部队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提高备战打仗能力。各级只要坚持正确的“安全标准”,按纲施训、依法治训、科学组训,就一定能实现安全率与战斗力的共赢。

有的带兵人反映,不是不想放开手脚训练,而是担心“年初出事,一年白干;年尾出事,白干一年”。针对这一现象,领导机关应当把导向树正,解决好训练与安全、政绩与事故的关系,不能以事故定乾坤,搞一丑遮百俊。如此,基层官兵才能放下悬在心头的“安全之剑”,撸起袖子抓主责、甩开膀子谋主业,不断推进实战化训练向“深水区”挺进。

(作者单位:第79集团军某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