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名言,用来形容美国、俄罗斯、欧盟之间的关系,可谓恰如其分。
俄罗斯总统普京5月24日在圣彼得堡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时,两国元首表示将进一步深化双方经贸合作,加强在维护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和政治解决叙利亚冲突等问题上的协作。次日,马克龙还作为贵宾出席了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
此前不久,德国总理默克尔及保加利亚总统拉德夫也先后访俄。这种欧洲国家领导人接连到访俄罗斯的热络景象,与前一段时间集体驱逐俄罗斯外交人员事件形成了鲜明对比。3月4日发生在英国的俄前特工斯克里帕尔父女中毒事件,迅速发酵成一轮外交风波,美英法德等多个西方国家集体驱逐超过150名俄罗斯外交人员。当时,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一度让人产生了“冷战重现”的感觉。
然而,短短两个多月后,在乌克兰危机尚未解决、欧美并未解除对俄制裁的情况下,俄欧关系就迎来了“融冰”转机。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美国总统特朗普贡献的“神助攻”。
近一段时间,特朗普政府接连做出惊人之举——先是宣布3月23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作为长期“跟班”的欧盟仅仅得到了“暂时豁免”的待遇,第二轮豁免6月1日到期后未再获得延长;5月8日,特朗普又不顾此前马克龙和默克尔的奔走劝说,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对伊制裁,欧洲企业也将因此面对美国的“次级制裁”;5月14日,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但英法德等盟友并未派员出席仪式……
再联系此前特朗普要求欧洲国家增加军费、退出《巴黎协定》等事件,不难发现,自特朗普上台后,美欧之间的矛盾和分歧越来越呈现出全面性、综合性、全局性的特点。美欧关系裂痕的扩大,也给了俄罗斯同欧盟改善关系的机会。
在近期困扰美欧关系的诸多问题上,俄罗斯和欧盟的立场难得地保持了一致。一时间,面对特朗普只能摊手的欧盟,似乎从俄罗斯身上找到了“同盟”的感觉。例如,在伊核协议问题上,同为伊核协议签署国,如何推动伊核协议继续得到履行,关乎俄欧共同利益,法德两国和俄罗斯展开了密集的协调。
俄欧关系改善不仅符合双方的利益,也存在坚实的基础。
欧盟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俄罗斯总统普京制定了到2024年使俄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的目标,自然需要加强与欧盟的经济合作,改善俄发展的外部环境。尤其是欧盟的工业产品和金融投资,正是急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俄罗斯所需要的。
另一方面,俄罗斯是欧盟主要的能源供应国,每年能够满足欧洲30%以上的天然气需求。近年来,欧洲对天然气的需求不断上涨,但自身产量却在下降,对俄罗斯的依赖度不断攀升。
事实上,欧盟一些国家制裁俄罗斯的立场早已有所松动。意大利联合政府组阁协议中包含有取消对俄制裁的条款,奥地利等中东欧国家不仅没有参与驱逐俄外交官的“外交战”,还表示反对任何扩大对俄制裁的举措。
虽然特朗普坚持“美国优先”的做法,为俄欧关系改善创造了条件,但欧盟与美国在各个层面的互相依赖由来已久,其与俄罗斯在地缘战略上的深刻矛盾也并非短时间所能化解。因此,俄欧近期的走近更像是特殊时期的非常现象,双方关系的真正改善恐非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