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常常能够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作为军旅摄影家、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朱金平的摄影作品总能以其独特的魅力牵引读者的视线。他最近出版的系列摄影作品集,包括哲理摄影作品集《影像的思想》、风光摄影作品集《大地的画卷》、人物摄影作品集《世间的面孔》、舞台摄影作品集《视觉的盛宴》、夜景摄影集《绚丽的夜晚》与纪实摄影作品集《社会的表情》,以其光影中呈现的真善美,在给读者视觉愉悦的同时又给人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鼓舞。
在《影像的思想》中,朱金平力图通过现实中的万事万物去发掘他想要传递出的某些哲理,于具象中解析抽象。哲理摄影与其他类别摄影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能通过图片清晰而巧妙地传达某种哲理。在这本摄影集里,朱金平拍摄的300多幅图片都能通过寻找现实事物里的特殊符号组合,呈现出引人深思的哲学内涵。比如在《血色烽火台》这幅图片中,夕阳将烽火台映得殷红如血。烽火台这一意象不需要过多的阐释,它代表着战争,代表着军队。而当残阳将其染红时,观者自然会联想到鼓角争鸣、炮火硝烟与血肉长城,联想到共和国的安全需要军人用生命来守卫。哲理从来不是晦涩难懂的代名词,哲理摄影的使命就是从具象事物中求得那丝隐秘的抽象道理。拍摄者的使命就是要让原本隐秘的哲理变得显而易见、通俗易懂,向读者传递其对于世界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风光摄影一直都是摄影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拍摄者对大自然最美的礼赞。拍摄者通过一幅幅美图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进而更加热爱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对于风光摄影创作而言,表面的形式已不再成为作品的最终目标,而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和意境生成更被摄影师所重视。在《大地的画卷》中,意境已然成为朱金平风光摄影作品中的一大亮点。风光摄影意境的创作实质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首先有情,才有意境。从朱金平的风光摄影作品中,无论是绿意盎然的山林,还是黄土苍凉的荒原,抑或是银装皑皑的雪野,都会流露出属于大地本身的自然之道。他不是一个冷眼旁观的看客,而是力图让自己情感融入每一幅图片的律动。意境之美,美在人与物的融合,美在心灵与天地的沟通。或许是因为军人身份的缘故,朱金平的风光摄影作品往往带有波澜壮阔的意境风格,为山川立言,代生灵开口,于山巅之上感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于沧海之畔慨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磅礴,凝结于风景之中的情感通过摄影师独特的审美视角和素材提炼展现得淋漓尽致。创作者的心志从山水间流淌而出,积淀出动人心魄的壮美意境。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朱金平善于用相机记录这个时代的众生百态。在他的人物摄影作品中,或许看不到唯美的艺术效果,却能够透过形象展示人物真实的精神风貌。《世界的面孔》这部摄影集中300多幅人物图片,每一个人物的面孔都带有独一无二的气质特征。在芸芸众生的脸上,读者无法找到精心修饰过的刻画痕迹,而真实的、自然流露的神情样貌才是纪实人物摄影中最珍贵的宝藏。身为军事新闻工作者的朱金平,尤其擅长用相机记录不同场合中的军人模样。在这本摄影作品集中,不同军人的姿态仪容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展现出极度真实的精神状态。军人之形,美在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美在若山似塔、身姿矫健,同时美在精神焕发、光明磊落、大义凛然。形与神的有机融合,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军人的完美形象。
舞台上五彩斑斓、变幻莫测的灯光、演员们美轮美奂的服饰、灵动顾盼的表情、行云流水的动作,构成了摄影绝佳的美感和视觉冲击力。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表演过程中定格精彩瞬间,也成为舞台摄影的难题。从综艺晚会、戏剧舞台到实景表演,每种类型的舞台艺术都有各自的特点,需要拍摄者随机掌握、灵活处置。由于拍摄者在舞台摄影的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他抓取的舞台瞬间带有强烈的个人标签。朱金平尤为关注舞台上演员的动作神情,放大他们最具代表性的表演,从而最大程度呈现演员的表现魅力。优秀的舞台摄影都是舞台艺术的再度创作,能够给人不一样的视觉享受。朱金平在《视觉的盛宴》中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他在流光溢彩的绚丽舞台上定格出情景交融的典型性瞬间,在快门按下的那一刻完成与受众的心灵对话。透过那40多台节目的影像,读者感受到当代中国舞台艺术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绚丽的夜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夜景摄影作品集,里面收集了他拍摄的全国20多个大中小城市各具特色的绚丽夜景,以及烟花、冰灯、水景与灯饰的多彩多姿,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市政建设的可喜变化和人民群众生活的美好,具有明显的纪实性。“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的诗句写出了古代夜晚的孤寂。但随着电力和科技的发展,“火树银花不夜天”已然成为常态。作者在序言中写到:“人的一生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在黑暗中度过的。当我们赞美阳光下山河大地的五彩缤纷时,也应歌颂夜幕下的流光溢彩。”在摄影师的眼中,越来越绚丽的中国夜色是美好的、温馨的,是丰富多彩的。夜晚绚烂的灯光充斥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印记。无论是《月映天安门》还是《一带一路桥》,朱金平所拍摄的夜景都记录着中国人民生活的变迁。从青藏高原的满天繁星,到上海浦东的灯火辉煌,朱金平的夜景摄影更多表现的是人们的生活状态。他用光与影的交织,勾勒出现代社会中的夜晚百态,并让温情成为拍摄中一个突出的主题。
《社会的表情》中,有记录国家和军队大事的画面,如共和国天安门广场大阅兵、汶川大地震抢险救灾实录、北京奥运会扫描、上海世博会印象,以及南水北调大移民、亮剑朱日和、卫星发射等,也有反映百姓生活的婚礼、葬礼、庙会等场景,这些影像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真实。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朱金平把用镜头记录历史、反映现实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因此,他的纪实摄影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朴实无华的视觉语言,真切地反映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认为,真实是纪实摄影的生命,哪怕失去一点真实,纪实摄影就是失实摄影,那将失去其应有的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这部摄影集除了影像的真实之外,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题材的丰富。拍摄者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现实中的独特拍摄题材。除了重大新闻事件之外,拍摄者把视角投射到沙漠中罗布人的现代生活,反映西沙守岛人的生存环境,记录一个盲人的光明世界,表达现代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还到大学毕业典礼上捕捉那些青春洋溢、意气风发的面孔,开阔了读者认识现代中国社会的视野,为历史留存了一份属于这个时代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