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中,有个“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朝夕之功,是练不出一流技能的。游刃有余、轮扁斫轮之境界,离不开追求卓越的精品意识、精进不止的完美标准、锲而不舍的恒心毅力。
当今信息时代,人们追求短、平、快的工作节奏。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到事半功倍。但实践告诉我们,有时候一味地追求速成并非好事。古人云:“欲速则不达。”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会导致先天不足,无异于拔苗助长。一些以次充好的速成产品、偷工减料的速成工程,往往是以牺牲质量或安全为代价的。
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是匠心独运,不尚速成。《诗经》中,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对此,朱熹在《论语·学而》做了注解:“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由铸剑师欧冶子历经数年精心铸造的越王勾践宝剑虽然深埋地下2400多年,依然千古不锈,稍一用力,20余层白纸被轻松切断,极其规整的11个同心圆刻纹,间隔只有0.2毫米,圆圈中间还有细绳纹……这种精雕细琢的工艺,无不体现古人的工匠精神。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只有沉得住气、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产品。航天科工集团首席研磨师叶辉,数十年如一日,手工研磨产品误差控制在0.05微米,比智能机器精准10倍。昔日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制造了5台航海钟,其中一台钟,创造了航行64天只慢了5秒的纪录,从而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可以说,没有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就很难有过硬的“绝活”。
精华在细节,咫尺匠心难。多少因速成而导致粗制滥造的案例告诉我们,急于求成于事无益,急功近利更难立身。对军工人而言,唯有保持一颗匠心,不迷于声色,不惑于杂乱,专注一事,方能事有所成、功有所立,为国铸造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