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宣布,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马蒂斯称,由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不断增长的联系,美国防部做出更名决定。当天,美国海军上将菲利普·戴维森出任印太司令部首任司令。
成立于1947年的太平洋司令部,责任区涵盖从美国西海岸以西到印度西部边界、从南极到北极的地区,其面积约占地球表面一半左右。换言之,太平洋司令部虽然名曰“太平洋”,但其“管辖地域”已经涉及印度洋。那么,此番更名,难道仅仅是为了“更好地概括其职责”吗?
从文字上不难看出,把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太司令部,是美军落实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强烈的象征性意义。从军事上看,这有利于其在印太地区推行军事一体化——强化太平洋和印度洋军力部署、发展和整合,将两洋高度整合、连成一体。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构建美日印澳“四国联盟”框架,同时拉拢相关国家,甚至朝着正式的“亚洲北约”方向发展。
除更名之外,美军近来还有增兵印太地区的实际动作。日前,美国海军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之一——“米利厄斯”号宙斯盾驱逐舰,载满战斧导弹进驻横须贺海军基地。至此,美军完成了向该基地追加部署3艘宙斯盾舰的计划,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对于太平洋司令部改名,虽然马蒂斯给出的理由是“象征美国对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决心和承诺”,但在权力交接仪式上,多名美军高级军官直言不讳地提到了“来自中国的大国竞争”。
太平洋司令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反华“急先锋”角色,其历任“掌门人”也多以对华强硬著称。卸任的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在任期间曾多次派舰在南海实施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印太司令部首任司令戴维森4月在国会听证会上称,上任后将调整美军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并呼吁增加各大军种在印太地区的兵力部署以应对中国。
与此同时,美国国会也要求美军更加关注中国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活动,对抗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的2019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强调“印太战略”对于维护地区海上安全以及确保美国主导地位的必要性,支持强化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以及其他地区国家军事合作,支持改善台湾防务能力。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授权法案中强调,将为美军在印太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分析人士看来,日、印、澳等国对美国的“印太战略”各有不同的诉求和担忧,美日印澳“四国联盟”目前也只是停留在安全对话机制层面上,很难形成实质性的多边合作机制,美军想“名正言顺”地推进“印太战略”,现实中面临不少困难。
印度一方面期待美国在印太地区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也希望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担心被美国利用。日前,印度拒绝邀请澳大利亚参加“马拉巴尔”联合军演,就被认为是在避免发出针对中国的信号。
其实,澳大利亚也担心加入美国的“印太战略”会使自己陷入战略困境,影响对华关系的改善。澳大利亚前外长鲍勃·卡尔日前撰文称,用“四国联盟”压制中国不过是空有姿态,“它永远成不了亚洲的北约”。同时,中日关系近来呈现明显改善势头,日本也表明了参加“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态度,推行对抗式的“印太战略”并不完全符合日本的利益。
“沉迷和追逐霸权的人,总会觉得别人在觊觎自己的霸权。”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所说,“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不知道美国能不能也像中国一样坦然向世界宣告:美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