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井冈,林路密布。其中有一条小路最为知名,那就是黄洋界下的“挑粮小道”。当年,朱毛红军正是经由这条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井冈山,解决了部队的给养问题。
岁月峥嵘,征途漫漫。当年的红军将士或许不曾想见,这条小路会成为一种精神符号,永远标记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当然,他们更难以想到,有一所军校的青年学子会在50多年间,连成一支跨越时空阻隔的绵长队伍,接续来到这里寻访他们的足迹、体味他们的战斗艰辛。
这所军校就是陆军步兵学院。重走“挑粮小道”,只是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所学院与江西革命老区故事中的一个片段。
(一)
陆军步兵学院本部坐落于江西南昌。学院周边密集分布着八一南昌起义旧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都瑞金等众多革命旧址。这些革命旧址,就像一个个红色地标,串联起人民军队打响第一枪、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等人民军队建立初期的光辉历史,承载着数不清的珍贵记忆。
1961年,陆军步兵学院前身、南昌步兵学校遵照贺龙、罗荣桓元帅指示,首次组织学员到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一做法,曾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成专题片《井冈山野营记》公开放映。从这部专题片中可以看到,学员们从南昌向井冈山一路行军,在八角楼、水口镇、中共湘赣边界一大会址等听教员讲解党史军史;在茨坪,祭奠革命烈士;在黄洋界保卫战等战斗旧址,按照当年的战术部署组织演练,重温经典战例……
50多年过去,尽管教员队伍一代代更迭,培训任务和对象也几度变化,但这种育人模式被很好地坚持下来。学院先后组织300多批、10万余名官兵,在不同时机参加类似的现地教学。依托革命老区的“红色大课堂”教学育人,已经积淀成为该院一个重要办学传统和特色。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学院把这种育人模式,坚持了半个多世纪?
(二)
陆军步兵学院郑红军教授曾多年参与组织现地教学。他告诉笔者,坐落在江西这片红色沃土上,丰富的红色资源是这所学院教学育人的巨大优势。学院之所以长期坚持在革命旧址上开展现地教学,就是因为这些革命旧址所承载的历史内涵,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学员们置身于党史军史的源头实地,平时在课堂和书本上接受的内容瞬间变得生动起来,传统变得更加亲和,历史变得可触摸,特别能引起共鸣。多少年来,很多毕业学员谈起在学院的学习经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参加现地教学。
郑教授的说法,让笔者感同身受。今年4月底,笔者跟随该院部分官兵赴赣南闽西方向参加现地教学。在各个教学点上,教员与学员讨论的氛围非常热烈。其中的话题有关于军史战史的,也有来自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很多问题的答案,恰恰蕴含在眼前的历史往事当中,蕴含在革命先辈的生命实践当中。
在瑞金“一苏大”(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群,一位学员在交流中谈到,当天正好是他的生日。他给父亲发信息,告诉父亲自己在瑞金参加现地教学,听了“八子参军”故事很受触动。他问父亲:“如果明天我要上战场,你们怎么看?”父亲随后给他回信:“你是共产党员,是军人,上战场冲锋陷阵是你的责任!”在场的教员随之补充道:“什么叫强军重任?其实对每一位官兵和单位来说,都非常具体。战士要砺练成优秀战士,连队要打造成尖刀连。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在兴国“中央苏区好作风纪念馆”,大家在参观后组织主题党小组会。一位学员谈到,我们的基因在哪里?我的基因是谁的基因?我们的传家宝是什么?我们的初心是什么?这些问题,一路走来,脑子里越来越清晰,心里越来越踏实和坚定。如何看待自己身上的责任?如何在未来工作中打开局面、抓住重点?这些问题,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时代变了,但很多道理具有永恒的真理性。
一处旧址就是一个生动课堂,一段史实就是一部活的教材。社会生活的变化越大,官兵离历史的距离越久远,这种把历史与现实深度对接的育人模式,在学员内心中产生的触动也就越加凸显。
往事,总是凝固在历史的云烟当中;而崇高的人格与伟大的精神,总能穿透历史的云烟,直抵人心。50多年的坚持,彰显的是学院对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坚定信念,是基于传承红色基因的一种文化自觉。
(三)
现地教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参观见学。笔者在陆军步兵学院红色资源研究中心看到,这一育人模式从最初的“井冈山野营记”开始,经历了一个不断更新扩容与升级的过程。50多年间,他们区分教学重点和革命旧址所承载的不同历史内涵,先后设置了“军旗升起的地方”“八角楼的灯光”等24个教学专题,建立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小井红军医院等38个教学实践基地。
与此同时,在具体点位的教学设计上,他们综合运用仪式活动、嘉宾访谈、重温红色经典、评析经典战例、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在学院最近组织的井冈山现地教学中,6名学员在水口的叶家祠前、我军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建立的地方光荣入党。其中一位学员坦言,举手宣誓时,眼前仿佛出现当年毛主席在这里组织入党宣誓时的情景,那一句句庄严的誓词让自己热血澎湃,更觉党员这一称谓充满了光荣和责任。那一天,注定让他终生难忘。
2017年6月,原南昌陆军学院与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合并成立陆军步兵学院。为此,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将院本部和石家庄校区周边的红色文化资源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设计,按照“史实当教材、旧址建基地、场景做课堂、团队创精品”的思路,用工程化的办法科学统筹规划周边的教育资源,沿着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历史足迹,按照南昌、井冈山、赣南闽西、西柏坡的链路,开辟了信念、铸魂、胜战、作风等6条教学线路,形成更为科学配套的红色文化育人网络。该院领导表示,学院将聚焦强军主题,把这一育人模式升级为综合性的育人平台,使红色基因在铸魂育人中彰显出更加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力。
(四)
“文化是有灵魂的故乡”。对于一支军队而言,那些曾经征战之地,特别是那些曾付出巨大牺牲、浴火而生的地方,就如同其灵魂深处的故乡。每当它的后继者回到这里,那一处处无声的旧址所激起的不仅是内心的深深敬仰,更是前行路上坚定的方位感和穿越时空的力量源泉。
黄洋界下的“挑粮小道”,安静地镶嵌在巍巍井冈。它见证着大地的变迁,也见证着从此不断延伸的足迹和身影。
荣光,注定属于前赴后继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