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军人,我怀有走遍祖国边防一线的职业情结。年轻时多次前往西藏高原及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曾有几篇小说、散文问世,正是得益边防部队生活体验的积累。后又多次到过福建、广东等沿海以及寒冷的东北边境。遗憾的是至今未曾去过新疆,未曾到过红其拉甫。
因此,拿到董夏青青的小说集《科恰里特山下》(中信出版集团),未及阅读,那种期待已久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果然如此,初次与书中那些新疆戍边军人相识,似乎彼此已经十分熟悉。作者描述北部边陲所特有的自然景色,寥寥数语间,如一缕清澈的光韵在流淌,令读者神往,久久在品味着。观察这里的各种人、动物相互亲近、拥抱、推搡、摩擦,也让人会心地一笑,感受到那片静谧的土地上春意盎然生机勃发。
我倒也并不那样绝望,相信仍然有机会亲眼得见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神话般的天山主峰。当我游走在辽阔无边、前路漫漫的南疆北疆,游走在“十里桃花万里柳”的塔里木河、伊犁河谷,自会与董夏青青小说一一对照,寻找我对书中片片段段的记忆。这本书稿仿如一张从新疆寄来的明信片,印着当地某个小县城的夜景。我不会忘记,“街上的灯桩亮了。蓝紫、玫红、鹅黄的色块间隔伫立,满树梅花形小灯晶莹璀璨。”霓虹的光影投映在地上,街头巷尾传来的笑闹中夹杂着声声叹息,空气里尘沙的腥味挥散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