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深圳:推开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窗口”


■本报记者 石纯民 特约记者  周建明  通讯员 刘少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是《春天的故事》的歌词,也是深圳经济特区的生动写照。今天,改革开放已走过40个春秋,40年敢闯敢试,40年勇为人先,40年砥砺奋进,深圳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勇立潮头、开拓进取,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试验田”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选择广东,首站便来到深圳经济特区。他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深圳高举改革大旗,不断创新发展,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就,续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传奇。

从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

改革是“根”,创新是“魂”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从此,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起步,开启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新征程,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2018年第一季度,深圳市生产总值达5209.8亿元,同比增长8.1%。2017年,深圳市生产总值达到2.24万亿元。

“一个‘新’字,给深圳经济带来非凡魅力的同时,更为经济增长带来新动力。”深圳市统计局负责人介绍。仅2017年,深圳市就新推出制度改革创新成果111项,其中42项全国领先。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的发展历程伴随着一个个“开先河之举”:1982年,率先放开一切生活必需品价格,逐渐取消粮票和粮本等各类票证;推出工资改革试点,率先实行结构工资制;1985年,《深圳经济特区户口管理暂行规定》出台,在中国内地率先实行暂住证制度;1987年,《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在中国内地率先开放土地市场……

一个个“率先”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充满着风险与艰辛。罗湖区渔民村走出来的第一位大学生吴颂球,1989年放弃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机会回村办厂,就陷入一场“姓资姓社”的思想漩涡之中。吴颂球说:“当时,就怕政策变回原来的样子,特别担心好不容易攒下的资产被没收。”

改革开放中,深圳加快了步伐,“杀出一条血路”:第一个打破“统包统配”的“铁饭碗”就业制度、落下土地使用权拍卖的“第一槌”、发行国内第一支股票、摸索市场分配外汇新途径……

敢闯敢试、勇为人先成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基因。5月上旬,记者来到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采访,该自贸区管委会传播中心主任焦伟说:“我们这里每天要注册200多家企业,截至今年4月底,前海开业的商事主体数量已超过6万家,全市商事主体数量高达300万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已超过270家落户深圳。”

改革是深圳的“根”,创新是深圳的“魂”。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才能当好探路先锋,为全国深化改革提供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好经验。

201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多证合一”和“一照一码”,打造外商投资“一口受理”升级版,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和外商投资备案回执时限,从自贸区成立前的20个工作日缩短到2个工作日。如今这项改革已在全国推广。

改革永远在路上。前海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5年多来,前海累计推出制度改革成果358项,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的有133项,走在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前列。

人均GDP从606元增长至18万余元——

人民愿望是改革之源,群众支持是改革之基

人民是改革开放的弄潮儿,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深圳渔丰实业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黄兴言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前,我们村每户渔民的年收入不足800元,现在光是每年分红就有30多万元,每户人家的资产约2000万至3000万元。”

人民愿望,是改革之源;群众支持,是改革之基。深圳的改革开放经验证明,要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979年,深圳市生产总值仅1.97亿元、人均606元;到2017年,这两项数据分别为2.24万亿元、18.31万元,创造了世界罕见的“深圳速度”。

如今,腰包鼓起来的深圳人民开始追求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在原渔民村文化广场,记者恰巧遇到该村文化馆开馆,只见书架最显眼处摆放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讲故事》等书籍。该村负责人介绍,村里每月都要举行3至5次活动,如敬老活动、义工活动、粤剧表演、音乐会等。一位村民对记者说:“改革开放前,建楼房买轿车想都不敢想,出国旅游更是天方夜谭;如今,我们家家住宽敞的楼房,户户都有好几辆车,经常出国旅游。乡亲们在游玩的同时长了见识,回来后更好地谋发展。”

村民的精神生活只是深圳人生活大变样的一个缩影。“周末剧场”“戏聚星期六”“美丽星期天”“流动大舞台”……在深圳,几乎每天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各行各业、各年龄阶段的市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大餐。以社区公益电影为例,仅2017年的放映量就达1.7万多场。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扎实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连续4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打造了志愿者之城、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等品牌,交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优秀答卷。

改革开放不仅带给人民富裕生活,更为他们创业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平台,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更多、安全感更实。深圳博尔公司董事长孙延波,1998年开始创业,曾两次创业失败。2001年,他又凑了6000元开始第三次创业——设计销售航模。这次他终于成功,目前企业年产值5000多万元。对此,孙延波深有感触地说:“正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我在创业失败后有勇气从头再来,否则就没有今天。”

科技创新从跟跑迈向并跑领跑——

改革没有停顿,开放不会止步

全面启动科技创新“十大行动计划”,积极筹建8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建3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5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家海外创新中心,新增福田区等3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新设立195家新型科技创新载体,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这是记者从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的关于科技创新的内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新时代重大战略部署。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奋力向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迈进。

40年前,深圳科技资源几乎为零,没有一所大学,没有一家科研院所;40年后的今天,深圳在4G及5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科技创新领域处于世界前列……自2010年以来,深圳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国家级科技奖项达99项。大亚湾中微子“第三种振荡”科研成果入选《科学》杂志年度全球十大科学突破,青年科学家王俊入选《自然》杂志年度全球科学界十大人物。

创新,是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深圳已率先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4.13%,接近全球最高水平;有PCT国际专利2.04万件,占全国的43.1%,连续14年居全国城市首位;有效发明专利5年以上维持率在85%以上,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拥有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达1688家,高新技术企业1.12万家,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2.8%,成为全国的一个标杆,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跃进。

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政策的支持。早在2006年,深圳就出台国内首部改革创新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2016年以来,深圳又出台包括促进科技创新、人才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等方面的235条措施;提高科研经费用于人员经费的比例、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至70%以上、探索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作价入股”供应模式、实施高层次人才机动编制管理等,为科技创新“减负松绑”,激发创新驱动引擎高速运转。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