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军徽闪闪耀鹏城

——驻深圳部队支援特区建设发展纪事


■本报记者 王雁翔 特约记者 周建明 通讯员 赖荣伟

开栏的话

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这一瞬间引发了神州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中国发展的轨迹,并深刻而全面地改变现在、影响未来。从1978年出发,中国40年前开启的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奇迹”,更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奋进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只有改革的步子更大些,开放的力度更大些,才能征服新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从今日起,本报开设“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栏,充分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五月深圳,已是骄阳似火。在皇岗口岸涌动的人潮中,巡逻执勤的武警深圳市支队战士虽然已汗流浃背,但个个精神饱满、威武挺拔。目睹此景,不时有旅客拿起手机,以口岸和战士为背景拍照留影。或许在他们的眼里,这些英姿勃发的身影,就是深圳特区繁荣图景中一抹不可或缺的风景。

攻坚克难,子弟兵打头阵挑重担

有人说,深圳是一座改革开放的丰碑,刻碑的工匠之一就是英雄的子弟兵。

当年,党中央建立深圳特区的决策,如一声春雷,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1979年9月,一支2000多人的工程兵先遣团开赴深圳,拉开了特区建设的帷幕。1982年隆冬,京广线南段,伴随着阵阵急促的汽笛,近百列军列满载来自全国各地的2万余名基建工程兵,奔赴南海之滨。

“1979年建市时,深圳人口只有33万,市区连一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街道多是土路,遍地荒草,房屋破旧。因为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一些干部开玩笑说,原以为到了‘小香港’,没想到进了南泥湾。”武警深圳市支队政委刘继云说,无论是打响特区建设第一枪,还是边界执勤、执行重大活动安保和应急抢险救援任务,这片热土上处处都有军人的身影。

到1983年集体转业,基建工程兵部队官兵在深圳完成大小建设工程160多项。他们用青春和汗水铺出一条条马路,筑起一栋栋高楼,和特区的建设者们一起,创造了3天建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40年栉风沐雨,40年物换星移。从小渔村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特区留下了许多驻军官兵打头阵、挑重担的感人故事。

2011年,深圳筹办大运会,转移地下光缆工期紧、任务重。原广州军区某团驻深圳“精神文明好六连”主动请缨,官兵们挥汗如雨,昼夜施工,不仅如期完成了任务,还担负会场现场通信保障、线路维护等任务,检修维护通信线路总长度累计8000余公里。

2006年5月4日晚,一辆满载25吨镉化物的大货车在龙大高速公路至机荷高速公路入口处翻车,造成有毒物泄漏。危急时刻,驻军某预备役防化团闻令而动,装填处理镉化物14吨,连夜将染污区洗消完毕。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发生特大滑坡事故。深圳警备区火速协调驻军部队并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第一时间出动兵力4900人、车辆200多辆、各类救援机械设备900多台,奋力展开救援。

敢于担当,勇打头阵,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救援中,驻军官兵累计参与抢险救灾5万余次,为特区人民挽回经济损失近6.5亿元。

挖掘潜力,助力改革发展谱新篇

2016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上,12家深圳军民融合企业精彩亮相。

据深圳警备区政委李建华介绍,近年来,深圳警备区主动协调驻军部队助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依托特区科技优势探索军民融合“深圳路径”,把军工、航空航天、机器人、智能装备、可穿戴设备等产业,作为未来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推动深圳军民融合向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发展。他们在申报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筹建深圳市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的同时,开展重大军工项目贴身服务,探索搭建深圳军政企三方对接服务平台,培育扶持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军民融合创业就业项目。

驻深圳边防部队与前海合作区联合签署《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联防管理委托协议》,出台14项举措为前海开发建设提供便利。为配合深圳地铁建设,驻军某部主动挪移、重铺地下军用光缆,为地铁建设创造条件。

助力改革发展,建设第二故乡。在前海自贸区、莲塘口岸、滨海休闲带、梧桐山绿道等国家和特区重点工程建设中,武警广东边防某支队主动转变理念,顺应特区建设新要求,建立视频监控、机动巡逻和应急处突“三位一体”技术集约型、管理密集型勤务模式,以“绿色、生态、景观”新理念打造边界管控、服务发展、方便群众“三能合一”的新型粤港边界管理线。

记者跟随执勤官兵巡逻,在地处边防管理区的红树林自然生态保护区看到,白琴鹭、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在这里自由栖息。官兵们既是边界和鸟类的安全卫士,又是边界线的生态建设者。长长的边界线和海岸线上,游人如织,风景如画,眼前是一幅和谐安详的美丽画卷。

情系民生,维护安定和谐站排头

时光飞逝,但那些难忘的事让许多特区人至今记忆犹新。1987年,有不法分子在深圳、惠东、汕尾等地疯狂散布谣言,引发偷渡潮,万余人涌至深圳准备偷渡香港。武警深圳市支队、边防支队等多个驻军单位与地方力量联合行动,偷渡人员全部被拦截、遣送、劝离。

1992年8月11日,武警深圳市支队官兵连续20多个小时坚守“股票风波”处置一线,向特区政府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1993年8月5日,清水河发生爆炸,驻军官兵多路开进,与死神抢时间,与火魔展开殊死搏斗……

驻军部队与地方建立军警民联防机制,共同维护边界安宁和特区繁荣发展,用行动谱写出一曲曲催人奋进的壮歌。驻守大亚湾核电站的武警深圳市支队某大队官兵,被誉为与核共舞的“光明卫士”。建站初期,执勤官兵每天要检查2万多人员和车辆出入。核反应堆筑基时,30多名官兵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守卫现场三天三夜,下哨时个个脸上布满了厚厚一层泥土。班长杜洪星说:“我在那里站哨6年多,夏天高温酷暑、蚊虫叮咬,冬天寒风冷雨,有时太阳晒得连眼睛都睁不开,但大家毫无怨言。”

担负中英街执勤任务的沙头角中队官兵,为方便深港两地居民生活,宁愿24小时通关执勤连轴转,主动报请上级取消了中英街边界特别管理区宵禁,实行全天候通关。

今年1月,中队官兵再次报请上级取消办证费,开通手机APP网上预约,游客不需排队办证,拿着身份证到办证中心轻轻一刷,就能一票到手。

据了解,这几年驻军官兵依托“爱民固边”平台,在反偷渡、缉私缉毒、网上追逃等各项专项行动中破获各类犯罪团伙243个,协助地方公安机关侦破刑事案件275宗,查获走私物品案值7650余万元。

民生连着民心。从进驻至今,一代代驻深圳部队官兵把支援特区民生建设作为应尽义务和担当,在圆满完成部队战备、训练和执勤任务的同时,主动开展扶老助幼、环境整治、义诊献血等助民惠民活动,发挥自身优势,设立社区军民共建岗、双拥路,共同维护社区安定和谐。

为保证进出中英街上学的1000多名深港学生安全,沙头角中队官兵每天定时为学生开放进出关口绿色通道,成立爱心小组,早晨护送孩子进关,将他们送到学校门口;下午放学,又准时到校门口接上送出关。

深圳警备区挂钩帮助55户低收入困难家庭实现脱贫。据不完全统计,驻军部队先后为党政机关和学校义务开展军事日活动500多次,军训人员达2万人次,免费为群众体检和义诊6.4万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