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在澳大利亚南澳州的几个主要葡萄酒产区,几辆大巴车穿梭于大小酒庄之间,载着100多名中国葡萄酒商前来考察——这是中国市场对海外优质商品需求不断增长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优质商品和服务。而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创意、营销模式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海外人士认为,将中国需求与世界优质供给对接,主动扩大进口,是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方式,不仅能更好地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将为海外特色优势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且居民消费持续升级,这对海外企业来说意味着广阔商机。
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松说,随着中国购买力的提升,中国正在采取扩大进口的措施,进口商品和服务种类也在发生变化。中国富裕人口不断增长和需求结构变化是扩大进口及进口结构变化的强大动力。
英中贸易协会主席詹姆斯·沙逊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主动扩大进口,特别是将在上海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英方反响非常积极。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约4亿消费者群体对全世界高品质商品和服务具有迫切需求,这对英国商界无疑是重大的机遇。
日本山口大学名誉教授、明治大学特任教授纐缬厚表示,与中国加强经济合作能帮助日本改善经济现状,获得新发展活力,推动双方互利共赢。美国本笃会大学荣誉校长威廉·卡罗尔说,在21世纪,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自给自足,相互借鉴,互通有无,能提高人民福祉,有利国家整体经济升级。
许多海外高科技企业也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潜力,纷纷提前布局,在华设立研发中心,针对本地需求设计产品。
高端智能电动车生产商特斯拉的财报显示,特斯拉2017年全球营收达到近120亿美元,增长超过67%。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较2016年同比增长超过90%,达到20亿美元,成为特斯拉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华尔街投行断言,特斯拉今后的最大市场在中国。
“在先进环保技术、可再生资源、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与中国合作,可以为成千上万的新领域和传统领域开辟新天地。”意大利洛伦佐·梅迪奇国际研究所副教授帕伦蒂说。
除了“硬产品”,中国还在不断扩大对全球“软产品”的吸纳。以中美电影产业合作为例,双方合作方式正从合作拍片、合资拍片、资本注入、增加中国元素一步步发展到电影剧本和编剧合作。这为好莱坞大量中小制作公司和幕后人员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
“我认为这是伟大的机遇,植根于两种不同文化的编剧们走到一起,合作创造属于未来的娱乐产品。”好莱坞资深编剧戈文·斯科特告诉记者。
普通商品、高新技术、文化产品……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可以想见,未来中国市场对养老、医疗、教育、金融等专业服务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而在这些领域,目前中国的优质供给还有一定欠缺,需要借力海外先进产业元素。
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远程医疗服务机构“爱医传递”副总裁布科夫斯基告诉记者,美国的远程医疗产业成熟,未来5年会有飞跃式发展。中国人口众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中美间的远程医疗合作省时省钱,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中国病患寻找到美国优质的医疗资源。
“未来5到10年,远程医疗对于中国来说将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医疗保健方面。美国的医疗保健公司有丰富的经验,需要寻找市场机会,中美间的合作潜力巨大。”布科夫斯基说。
美国罗格斯大学商学院特聘教授法罗克·康特拉克特说,美国红酒、牛肉、农产品、液化天然气、特种化学品等产品具备独特比较优势,可进一步丰富中国市场产品种类,较好满足中国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此外,美国的金融服务、教育以及旅游等,也一直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不久前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中国宣布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短短一个月,从扩大沪港通、深港通相关交易额度到允许外资控股合资券商,从推动银行业开放措施落地到保险业准入政策优化升级,中国金融业开放举措全方位密集落地。
中国扩大开放的举措赢得了广泛赞誉。比利时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贝尔纳·德威特说,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业的举措让外国投资者确信,中国金融领域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稳定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中国“更美好生活”与世界“更优质供给”对接,必将有力推动世界经济共赢发展。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俞懋峰、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