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背景
最近,细心的陆军某工程维护团一营三连指导员刘彦男发现,有的年轻官兵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器材不够爱惜,施工结束后保养器材不够认真。为此,在“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课堂上,刘指导员“请”出了连队荣誉室里那把先辈曾经像爱护生命一样倍加珍惜的电镐,给全连官兵上了精彩一课。
课堂回放
前两天,我发现有部分同志对施工器材不够爱惜,存在保养不够及时的问题。有人认为,施工器材是用来施工的,能够保证正常使用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保养得那么好。今天的授课咱们就从讲桌上的这把电镐讲起。
1966年5月24日,时任连队保管员的龚家宏和平时一样,在清点完物资后随连队战友进入坑道施工。突然,通讯员神色慌张地跑进坑道通知:“坑道有垮塌征兆,上级让你们迅速撤出!”听到消息,现场指挥员立即组织施工官兵第一时间撤出了坑道。
已经跑到坑道口的龚家宏突然脚步一顿,似乎想起了什么,转身往回跑,边跑边喊:“我回去拿电镐!”尽管摔了好几跤,也受了一些皮外伤,但龚家宏抱着电镐从坑道奔出来时,就跟抱着自己孩子一样一脸欣慰,而全连战友也像迎接功臣一样拥抱了他。在之后的施工中那把电镐一直陪伴着官兵,并在工程竣工后,进入连队荣誉室,保存至今。
可能有的同志会认为,不就一把电镐么,值吗?如果我们了解当时的施工环境和条件,恐怕就不会这么想了。这把电镐是连队当时唯一的“现代化”工具,没有电镐,连队在施工过程中只能用大锤砸、用钢钎撬。在施工任务最紧张最繁重的时候,这把电镐是全连官兵的“宝贝疙瘩”,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作为保管员的龚家宏更是恨不得每天搂着它睡觉。在异常艰苦的施工条件下,老班长心中念着的就是保护好、使用好这把电镐。
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明白了这把电镐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连队的“传家宝”,更是前辈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的生动写照。同时,它也见证着我们的装备转换升级,激励着一茬又一茬的战友为国防工程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我们连队现在也不乏“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战友。连队电专业四级军士长陈林威不仅任务面前敢冲锋,而且对器材装备认真负责,在之前一次高强度施工作业中,他拿出有限的休息时间默默地给施工器材除锈、上油,整个施工过程中他负责的器材没有出现任何损坏,保证了施工进度按计划推进。
战友们,我们手中的施工器材就是我们的武器,虽说时代在变化,但我们工程兵以装备为生命的精神不能丢,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红色基因不能丢。作为新时代的工程维护兵,我们必须守护好自己的“精神资产”,真正做到“守大山就是守江山、守洞门就是守国门”,守住我们的红色江山,讲好我们的红色故事,担当起我们的强军重任。
(白 萌、刘子源整理)
上图:该连放置在荣誉室的“传家宝”——电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