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员呼吸困难,疑似高原反应引发的急性肺水肿,快拿氧气袋来!”
5月4日,在西藏军区川藏兵站部组织的实战化运输演练中,野战医疗组组长曾宇航正在实施救援。
他将输氧管套在伤员头上,为其进行心肺复苏。经过一番救护,伤员情况趋于稳定,随后被送往海拔较低的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望着渐渐驶远的救护车,曾宇航拭去额头的汗珠,长舒了一口气。
个头不高,身材精瘦,脸上还架着一副眼镜……外表斯文的曾宇航,看起来不怎么像个高原军人,更无法与“地震幸存者”联系到一起。
10年前,曾宇航是绵竹中学的一名初三学生。地震发生时,他正和同学们在教室里上自习。
“突然,教学楼剧烈摇晃,周围天昏地暗……后来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苏醒后,曾宇航发现自己被压在废墟里。
伴随着腿部一阵剧痛,眼前的景象变得清晰起来:一位身着迷彩服的解放军战士,正陪在自己身旁。
也不知哪来的力气,他一下子抱住了那位战士,哭出了声。
当时的雨下得特别大,曾宇航记得,解放军战士脱下身上的雨衣为他遮挡,还轻轻为他拭去脸上的泥浆……余震频频,年轻的战士背起他,赶往一处帐篷医疗点处理伤口。
接下来的日子里,曾宇航多方打听,终于弄清了那位战士的身份——他叫何泽贤,是川藏兵站部康定大站的一名士官。
望着废墟上空飘扬的军旗,曾宇航也学着解放军的样子,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那一刻,一颗信念的种子在他心里扎下了根:将来,我也要成为一名解放军!
心中有梦,脚下步稳。2016年,曾宇航以优异的成绩从原第三军医大学毕业,他毅然选择到救命恩人所在部队服役,如愿以偿成为川藏兵站部一名军医,奋战在青藏线上,尽心尽力为战友和高原群众解除病痛。
每次上线巡诊,曾宇航都会将所需器材、诊疗情况记录在案。2年过去了,他梳理出一套高原常见病的详细救治方法。
去年8月初,站里选派曾宇航到拉萨参加医疗技术培训。就在出发前夕,四川九寨沟突发地震,天摇地晃的感觉再次冲击他的神经……
很快,救援车队整装待发,曾宇航顾不上多想,悄悄站进了执行救灾任务的队伍中。谁知,队长还是发现了他的身影:“曾宇航出列!你要参加医疗培训,这次任务就不要参加了。”
“报告队长,我必须去!”曾宇航语气沉着,“我经历过汶川地震,熟悉震后情况,就让我一起前去救援吧!”望着他坚毅的目光,队长默许了他的请求。
那段日子,曾宇航每天奋战在救灾一线,为伤员清理创面、包扎伤口。虽然余震不断,但他从容镇定,脑海里反复浮现当年那个绿色身影。
胸怀大爱,梦想成真。10年,曾宇航从一名劫后余生的“地震幸存者”,成长为一名新时代雪域卫士。心里的那句“长大后成为你”,已成为一种自觉追求和奋斗动力。
“一想起当年的那位解放军战士,我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劲儿。”曾宇航说。
上图:曾宇航(左)为受伤战友诊治。
干亚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