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永远和灾区人民心连心

——纪念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10周年见闻


■本报记者 曲延涛 特约记者 刘应华

北川、汶川、映秀、都江堰、唐家山堰塞湖……5月12日,为纪念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10周年,西部战区空军某团派出战机,沿着10年前开辟的空中生命通道,再次飞赴川西上空,俯瞰新城新貌。

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安静肃穆,纪念表盘上的时间永远定格在14时28分。遗址西侧矗立的汶川特大地震记事浮雕墙,用铭文记述着地震灾难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中国人民奋起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伟大壮举。

今天下午,“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10周年纪念仪式在这里举行,会场庄重而简朴。参加纪念仪式的各界人士面向遗址默然伫立,向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默哀。

地震发生10年后,灾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曾经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焕发新生,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完成了世界救灾史上罕见的浩大工程,创造了中国人民应对自然灾害的伟大壮举。

纪念仪式最后,思念曲响起。出席纪念仪式的军地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手持菊花,依次缓步走向献花台,深情俯身献花,寄托思念之情。

当天的映秀镇,也迎来不少外地游客。四川遂宁市的市民何泽在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外,驻足停留。“‘四川雄起’的声音,仿佛就在昨日。”何泽说,要铭记伤痛,更要走向未来。

当日,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在仪式上说,纪念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四川人民永远忘不了危难时一双双援助之手,英雄的灾区人民也自力更生,产业发展再现新跨越。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10年来,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始终和灾区人民心连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支援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先后承担援建学校医院、抢运建材物资、抢修交通水利设施、帮助安置灾民生活、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和发展振兴等任务,为灾区的恢复重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上图:5月12日西部战区空军某团战机上航拍的北川新县城风貌。

本报特约记者 刘应华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