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万里营救


■洪建国

北京的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泛着绿意的“小生命”正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在解放军第302医院喷泉前,大病初愈的“蓝盔勇士”梁晓明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鲜活的泉水正由下而上美丽绽放,大自然的一切都好像迸发出新生的力量。

在刚刚过去的1个月时间里,梁晓明的人生发生了一次惊天逆转。在半知半觉中,跨越了一段万里之遥的特殊之旅,面对了一次生死离别的极限考验,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接力营救,感受了一种血浓于水的炽热真情。梁晓明庆幸自己还活着,他还想再次执行维和任务。

1999年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的梁晓明,一直在解放军第161医院工作。现年41岁、已是医务处主任的他,总想干出一番事业。他认为:“军人就要有血性、敢担当,军人就要上战场、打胜仗。”

2017年9月21日,机会来了。这一天,梁晓明作为中国第8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部队医疗分队队长,开始了他的非洲维和之行。在南苏丹第二大城市瓦乌,他带领医疗分队官兵,组建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简称联南苏团)西战区的中国二级医院,为联合国维和分队及雇员提供医疗保障,同时对当地民众开展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南苏丹国内局势动荡,政府军与反政府军时有交火。作为维和部队的医疗队分队长,梁晓明深感责任重大。在瓦乌,危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一次,维和营区附近的1号、2号难民营,为了争夺水源、食物和牲口,发生了小规模械斗,有18名伤员被送到医疗分队进行救治。令人胆战心惊的是,有的伤员身上竟还藏着锋利的长刀,随时都有可能在医院再次发生械斗。为确保安全,医疗分队官兵果断缴下他们的武器。

身处危险环境,梁晓明带领的医疗分队官兵并没有被吓倒,反而更加勇敢。在40多摄氏度高温的炙烤下,要么在医院接诊患者,要么在任务区开展巡诊,医疗分队成为西战区联合国维和分队和雇员的“健康保护神”,得到联南苏团西战区司令所罗门准将的高度赞扬。

上任之初,梁晓明看到医疗分队居住环境简陋,活动板房在风吹日晒下破旧不堪,待建板房的建材迟迟不到,于是,他不断往返于首都朱巴和瓦乌之间,积极协调联南苏团和中国大使馆,终于在今年2月初各种物资陆续运抵南苏丹瓦乌。2月12日,海运的9个集装箱又到了。一大早,梁晓明感觉身体不舒服,有点发烧,简单吃了退烧药,就带领大家奔向装载集装箱的卡车。

梁晓明身先士卒,与官兵们一起手抬肩扛,将近百吨板材、钢筋、水泥以及食品和水等物资搬到营区。那天,梁晓明深感体力不支、眼前发黑,“遭遇战”的序幕也就拉开了……

2月15日,农历除夕那天,梁晓明突然高烧39摄氏度。一检查,在场的人吓了一跳,他的肝功能严重异常,由于病情危急,梁晓明被立即送往中国二级医院住院部。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梁晓明已处于昏睡状态。他的化验结果更是让人捏了一把汗,胆红素急剧上升,出现了肝衰竭症状,其他指标也很不理想。此时的梁晓明生命垂危,死亡正向他步步紧逼。病情危重,这一情况被报至国内。很快,一条保障命令如离弦之箭,发至北京的解放军第302医院。该院迅速组织专家给梁晓明实施远程医疗会诊。

大年初一18时30分,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二科副主任徐哲正在和家人团聚。突然,电话铃响了。“请来远程会诊中心!快点!”处置过多次疫情、完成过多次远程会诊的徐哲,断定“这人病得不轻”。他顾不上吃饭,披了件衣服,便跑向远程会诊中心,刚一落座,大屏幕就切换到1.3万公里之外的联南苏团瓦乌中国第二医院。

高清画面实时传来,在南苏丹的中国二级医院医疗助理李子龙和住院部主任徐冬在网上详细介绍病情,这边北京的302医院专家在网下认真讨论病情,双方虽远隔重洋,却又近在咫尺,不到半小时,就形成了初步治疗方案。

第二天,远程会诊继续进行。然而,梁晓明的病情更加糟糕,他的转氨酶指标超过正常值100多倍,胆红素指标超出正常值10倍多……听完检查结果,徐哲脑袋“嗡”地一声,“病情发展得太快了!”摆在梁晓明面前有两条路,或在就近其他医疗条件好的国家地区进行暂时过渡治疗,或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做好回国乘机风险评估,建立安全转运途径后送回国内治疗。

时间就是生命!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等单位迅速反应,积极协调安排梁晓明回国治疗事宜。维和医疗分队兵分两路,一边协助办理签证和机票,一边抽调医务人员准备应急药品。

2月19日,梁晓明在医疗队医生文峰、护士彭朝君的护送下,乘坐飞机驶离非洲,飞向祖国。一路上,医护人员没有合眼,他们生怕昏睡中的梁晓明一下子“睡过去”。每隔半小时,他们就去看他一次。海天交替,时空轮转,海内外多少战友在默默为梁晓明祝福:挺住!一定要挺住!

生命相托,使命所系,302医院正在迎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机场的接收患者准备会上,302医院的机关参谋、干事、助理和专家、医生、护士争相发言,“救护车怎样才能离停机坪更近?”“患者下飞机昏迷怎么办?”“回来路上堵车怎么办?”“住院后病情继续恶化怎么办?”……各种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冒出来。

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蓝盔勇士”的生命从死亡边缘拉回来。姬军生院长、叶宏志政委当即下达指示:要不惜代价,不遗余力,不能放弃,全力救治!于是,大家各司其职,分头行动,协调机场和交管部门,备好急救药品和衣被,研究治疗方案和应急方案,收拾病房、配备得力医护人员。

就在这时,护理部张昕主任却为一件事犯起了愁,因为准备接收患者的科室护士长张丽娜不在。此时她正在非洲塞拉利昂探望执行援助任务的爱人贾红军,人家好不容易团聚一回,怎么好意思把人家召回来呢?但是护理梁晓明又是一件大事,思忖再三,张昕还是给张丽娜打了电话。

“有一名维和战友生病了,准备去我们科救治,患者现正在从非洲后送回国。我是科室护士长,这个时候我……”张丽娜欲言又止。贾红军一听便明白了,他马上劝她赶紧回去。他说:“我也是一名在外执行任务的军人,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病了,病床上躺的是我,你会怎么做?越是这个时候,越要让在外执行任务的人感到,国家、军队就是大家最坚强的支撑和保障。”丈夫的一席话,让张丽娜安了心,第一时间回国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2月20日17时30分,当梁晓明乘坐的飞机平稳降落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一名机场工作人员匆匆上了飞机跟乘务员说道:“有三名中国人需要提前接走,其中一人叫梁晓明。”半昏迷中的梁晓明一听,知道这是真的回到祖国了。十几分钟后,早已在机场等候的302医院医务人员,迅速将梁晓明抬上救护车。

“快!快!快!”载有梁晓明的救护车响着笛声,风驰电掣般驶向302医院。19时20分,通过快速绿色通道,梁晓明被安全转运到肝衰竭诊疗与研究中心HDU病房。

对于胡瑾华主任来说,梁晓明能住在她所在的科室,这既是组织的信任,更是严峻考验。这个时候,只能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战斗!

当天晚上,梁晓明的最新化验结果显示胆红素还在进一步上升。这让胡主任想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肝衰竭一旦发生,就好比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已被推到,在一个相互联系的人体系统中,一个很微妙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后果,甚至致人死亡。留给医护人员的救治时间越来越少。

“急!急!急!”病因不明,何谈对症下药?!当晚,姬军生院长、叶宏志政委就召集院内专家进行了大会诊,在讨论治疗方案时,大家做了最坏的打算,必要时可以给梁晓明做人工肝,甚至进行肝移植手术。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付出100%的努力!而在临床检验医学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加紧对16种病原体进行缜密排查。第二天上午11时,14种病原体被排除嫌疑,两个“凶手”被成功锁定,一个是甲肝病毒,一个是EB病毒。很快,专家将其确诊为亚急性肝衰竭,并且研究出治疗方案,同时积极预防并发症,进行心理辅导等配合治疗。

令人欣慰的是,第三天,梁晓明的病情有了些许好转,这也让胡主任看到了希望。然而,第四天上午,梁晓明的病情出现了波动,恶心、呕吐症状再次来袭,黄疸指标跳跃式上升,凝血酶原活动度也停滞不前了,一切又似乎回到“原点”,甚至可能更糟。治疗方向不对路?用药剂量不适宜?这不禁让胡主任纳闷。推断过后,胡主任找到问题症结。原来,梁晓明在身体精神稍有恢复后,开始对今后可能无法继续执行任务感到焦虑。此时虽身躺病榻,但心生波澜,导致情绪低落、彻夜失眠、加重病情。

心结宜心解。科室医护人员及时让患者及家属配合,暂时切断梁晓明与非洲、甚至是外界的联系,严格探视管理,专心养病。进行特护的两名护士每天进行心理疏导和监督,让患者的情绪得到安抚。“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一有空,胡主任、张护士长就来到梁晓明床旁,拉起了家常和工作。胡主任微笑着说:“我们都是军人,你的心情我们很理解。但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把病治好了,养好了身体,才能重返工作岗位。”张丽娜接过话茬:“劳逸结合这句话没错,正因为梁队长在非洲太拼了,所以命运安排让你先休息一段时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此情此景,不像是医患的对话,更像是朋友的交心。

整整31天,近800个小时,302医院全体医务人员不抛弃、不放弃,终于将行走在生死边缘的梁晓明硬生生拉了回来。

3月23日,是梁晓明康复出院的日子。他眼含热泪,激动万分,感慨地说:“一名普通维和军人生病后,竟能够得到祖国和军队如此厚爱。我要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军人更有尊严。这正应了那句话,国家有力量,军队有担当,官兵有希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