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职方阵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打针换药到问鼎科研,成都总医院护士长宋敏——

护理小岗位 创新大作为


■本报记者 赖瑜鸿 通讯员 赵芝洪

5月蓉城,风朗气清。

解放军成都总医院病房里,神经外科ICU护士长宋敏正在指导一名长期卧床的患者使用足下垂矫形器。只见这名患者在家人的帮助下,顺利落地并缓慢步行,在场的人们激动地拍起了手。

这项惠及很多长期卧床不起患者的“足下垂矫形器”,是宋敏的得意之作,不仅申请到了国家发明专利,还荣获2016年中华护理学会首届创新发明奖。

谈起当初搞研究发明的初衷,宋敏至今印象深刻。

2013年的一天,在去科室的路上远远看到一名患者正在康复锻炼,虽然头上缠着纱布,但宋敏一眼就认出了这名患者是她们科室的病人。正想去打个招呼并鼓励一下,没想到这名患者的脚一下子没抬起来,重重摔倒在地上。在医学上,这是典型的足下垂现象。

原来,在神经外科,许多患者由于疾病原因长期卧床,导致肢体废用,足下垂的情况时有发生。足下垂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不能背屈足部,行走时或是拖曳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举得较高,落地时总是足尖先触地面的一种症状。

通过与家属交流,宋敏得知患者是家里的顶梁柱,由于康复缓慢,让本已拮据不堪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想着一定要为患者做些什么。”宋敏说。

经过一番了解,宋敏发现市面上出售的下肢矫形器一般穿在鞋内,为塑料材质,质硬不舒适,脚尖无法抬起,行走困难,而且价格昂贵。怎样才能做出既能抬起脚尖使患者走路不费力,又经济实惠的矫形装置呢?宋敏和同事们反复试验,终于,由市面上常见的布鞋改装而成的足下垂矫形器研制成功了。患者只要穿上它,脚尖就能很好地抬离地面,安全平稳地走路。

为了给更多的足下垂患者带来方便,2013年,宋敏护理团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于2015年拿到专利申请证书。当拿着专利证书时,宋敏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把更多的感悟和技术转化为帮助患者快速康复的新产品,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工作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在知识化、网络化、专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护理学科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宋敏告诉记者,新时代的护士,不能仅仅局限于打针换药,更应该立足本职岗位,运用创新思维,为患者解决疾苦。

思想的火花一旦迸发,创新的脚步就不再迟缓。这几年,宋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悉心积累钻研,大胆创新实践,用一项项科研成果践行着新时代文职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针对患者长期卧床,皮肤护理成为难点,能不能设计一款既能解决患者头部压疮难题,又能节约科室成本,还可以减轻患者住院费用的装置呢?宋敏和科室几位护理组长反复琢磨,比对各种材料,最终,她们的目光聚焦在了最常用的无菌橡胶手套上。

她们经过反复测试发现,水装到500毫升的时候手套软硬最合适,6个装了水的手套放进枕套里面排列好,减压效果最佳。在9个月的临床试用期间,没有一例出现头部压疮,有效解决了患者头部压疮难题。她们积极撰写文章,将这个实用创新技术推广给更多的护理人员,让更多患者受益。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