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军队的强大,不仅在于它的物质力量,更在于它的精神力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先进思想的引领,军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就会出现偏差。因此,军校既是人才高地,更应是思想高地。
何谓思想?从更广义的视角看,就是正确思考的升华。思考是思想的起源,是形成思想的过程,但思考并不等于思想。雨果讲,哪里有思想,哪里就有威力。拿破仑也说,世界上有两种力量——思想和利剑,从长远看,利剑总是败在思想之下。
部队是拳头,院校是源头。军队院校是学习、研究、宣传先进理论和思想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建军治军领导骨干的基地。置身波澜壮阔的改革强军大潮中,如何把军队院校办成孕育军事思想和培塑尚武英才的热土,是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必须回答和解决的时代课题。
习主席指出:“思想的锈蚀比枪炮的锈蚀更可怕。”思想上“刀枪入库”,行动上必然“马放南山”。一次战斗的失利,可能是战术和技能的问题;而一场战争的失败,归根究底无不与军事思想有关。可见思想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又是多么重要。我军一贯重视军事思想建设,毛主席在抗大成立后指出,抗大要上战略课,即使当个排长也应该有战略全局的图画,才能有大的发展。抗大学员之所以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视野,与军事思想训练是分不开的。
随着世界军事革命日新月异,现代高新技术成几何级数裂变,新时代需要也恰恰能够产生新的军事思想。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急需迎头赶上的不只是装备,更重要的是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兵无常势,文无定法。“名师必晓于实战”,军队院校必须跳出旧思维旧模式,掀起一场思想革命,把学习战争、研究战争,为战而教、为战而研作为办学育人的主责主业。
习主席要求“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这既是实践层面的要求,更是思想层面的要求。思想的高地必须靠创新去占领,必须在研究和把握制胜规律中创新军事思想。军队院校是培养一线指挥军官的摇篮,应重在培养学员正确的“三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一往无前的军人品格上下功夫,使他们既有灵活多变、以变求胜的创新品质,又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定力。
课堂连着战场,如果学员在院校埋下“危不施训、险不练兵”的思想祸根,胸无家国情怀,从军只为稻粱谋,那就不可能适应部队,更不可能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血性虎气与亮剑精神始终不能丢。
要以整风精神破除和平积弊,在办学实践中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实战化教学,坚持部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解决好“水土不服”的问题;作战急需什么,就钻什么、研什么,解决好“和平积弊”的问题。在传承红色基因、厚植英雄文化中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和血性品格融入官兵灵魂血脉,使院校成为培养军人血性的“摇篮”,而不能成为滋生和平积弊的“温床”。
希望新时代军队院校培养的军人,在冲入下一场战争时,既有钢铁之剑,也有思想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