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有这样一群中国青年。他们有坚定的信念、高尚的追求,并为之携爱共行、矢志不渝。这其中,就包括陈觉、赵云霄这对年轻的革命伉俪。
1928年10月,陈觉给一同被囚的妻子赵云霄留下一封凄美的遗书后,昂首走向刑场;4个月后,赵云霄给刚满月的女儿留下一纸绝笔,也从容赴死。两封家书,写就了这个革命烈士家庭令人动容的热血真情。
90年后的这个“青年节”,我们再读这些纸短情长的家书,依然感佩万分……
——编 者
“云霄我的爱妻: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回忆我俩在苏联求学时,互相切磋,互相勉励,课余时间闲谈琐事,共话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游历,形影相随……”
1928年,在狱中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陈觉的思绪飘回了3年前的9月。那天,在莫斯科红场上,他邂逅了来自河北阜平的姑娘赵云霄,从此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另一半。
得知这个比自己大3岁的湖南醴陵小伙儿,也是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也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赵云霄几乎是在刹那间便动了芳心。两人开始了一场关乎信仰、不失浪漫的爱情。
1927年7月,中国革命进入低潮,留苏的党员学生纷纷被派遣回国,从事苏维埃运动。9月,陈觉和赵云霄接受了去湖南领导当地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工作的任务,从此过上了命悬一线的生活。可心中燃烧的激情和涌动的爱意,让两个年轻人面对白色恐怖无所畏惧,不仅组织了醴陵西山暴动,还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国民党势力卷土重来,实行残酷的“清剿”。由于叛徒出卖,陈觉和已有身孕的妻子赵云霄先后被捕,关押在长沙陆军监狱。
陈觉知道,敌人很快就会将他杀害。虽然还没当上父亲,但他深知为人父母的艰辛。他在给赵云霄的信中提及:“母亲天天为了惦念她在异国的爱儿而流泪。当年我是瞒了他(她)出国的,我现在也懊悔此次在家乡工作时竟不去见他(她)老人家一面,到如今已是死生永别了……前日父亲来时我还活着,而他日来时只能看到他的爱儿的尸体了……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在信的末尾,陈觉叮嘱赵云霄:“不可因我死而过于悲伤……我已请求父亲把我俩合葬,以前我们都不相信有鬼,现在则唯愿有鬼。‘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
1928年10月14日清晨,陈觉与同志们高昂着头颅,走上囚车。前往岳麓山穿石坡刑场的路上,他们集体高唱《囚歌》,“为了庄严的共产主义事业,我们愿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豪言壮语,升腾在湘江之上。
陈觉遇害当晚,他的父亲陈景环赶赴刑场收殓儿子遗体。痛彻心扉的老人顾不上哭泣,用买来的麻布包裹爱子,连夜推着独轮车,将陈觉的遗体运回故乡,葬在一处偏僻的山岗上。
失去陈觉的赵云霄忍着悲痛,在监狱中等待了近4个月,终于等来了女儿的降生。赵云霄给孩子取名“启明”,寓意“在黑暗中盼望破晓”。长时间的缺乏营养,让赵云霄几乎没什么奶水,孩子饿得哇哇直哭,身体很弱。恶劣的牢房环境,尿布经常无法晾干,赵云霄就将尿布缠在自己腰上,垫在床上,用自己的体温将其暖干。她多想好好地疼爱陈觉留给她的骨肉啊!
然而,就在1929年3月24日,赵云霄接到了“惩共法院”的死刑判决书。这个23岁的柔弱女子刚刚体味到做母亲的欢愉,可怜的小启明依偎母亲才满1个月,两人却要面临永世的分离。
赵云霄搂着女儿亲了又亲,晶莹的泪水一串串地落下来。晚上,就着昏暗的油灯,她伏在床板上,给襁褓中的女儿写下一封遗书 :“小宝宝,你可记着,你的母亲是二十三岁上死的。你的母亲本来(是)立时(处)死的罪,可因为有了你的关系……但现在妈妈就要与你永别了……我不能扶(抚)养你了,希望你长大时好好的读书,才不(辜)负你父母的期望……”字里行间的那声声呼唤,分明是一曲人间亲情的绝唱!
两天后,诀别的时刻到了。赵云霄含泪给启明喂完最后一次奶,便被刽子手推上了刑场。至死,她也没有看到丈夫留给她的遗书。
再接噩耗的陈景环,急急忙忙赶到长沙陆军监狱,发现儿媳赵云霄早已被敌人毁尸灭迹,见到的只有孱弱孤苦的小启明,还有赵云霄从莫斯科带回国的那只皮箱。令人痛心的是,命运多舛的小启明被爷爷抱回家乡后,并没有像母亲希望的那样长大成人,好好读书,仅在人世间活了4年便夭折了。至此,这个家庭为了革命事业,奉献了全部。
有人问,烈士的遗书是怎么“飞”出长沙陆军监狱高墙的?据陈觉烈士的侄孙、今年50岁的湖南醴陵陈家垅村党支书陈升瑞介绍,经有关文史专家考证,陈景环去刑场收殓儿子遗体时,一个同情革命的狱警何阿九悄悄将陈觉的遗书塞给了他;而赵云霄藏在狱中墙缝里的遗书,则是陈景环去监狱收尸时,赵云霄的一位狱友交给他的。1951年初夏,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2兵团政治部兼湖南省军区政治部干事的澍群,赴醴陵南四区征集革命烈士材料时,当地政府将这两封遗书交给了他。如今,这两封泛黄的书信,作为国家一级文物,静静地躺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柜里,接受着无数参观者的瞻仰。
故事至此,并没有结束。
由于当年没有找到赵云霄烈士的遗体,后来陈景环故去,以致陈觉想与赵云霄合葬的遗愿始终未了。
为了让烈士安息,方便后人瞻仰祭奠,2009年清明,株洲军分区协调当地民政部门,将陈觉简陋的坟茔从偏僻的山岗迁到专门新建的墓地。陈觉烈士的侄儿陈树勋等陈家后人前往北京,将保存在军事博物馆的家书影印后带回家乡。迁坟当日,陈觉写给妻子的遗书、赵云霄写给女儿的遗嘱,连同夫妇二人的遗照,被一同装进陈景环从长沙陆军监狱带回的儿媳的那只皮箱里,代替赵云霄遗体,与陈觉烈士的遗骸合葬。两个深爱的人在分别了81年后,终于拥抱在了一起!
身处和平,我们已经很难想象那个年代的革命者们为了寻求真理和民族解放,需要付出什么。但在迁坟的当天,一个意外的发现,让陈升瑞等陈家后人瞬间泪崩。他们发现,叔公陈觉四肢的骨节,当年全被人生生砸断。显然,这应该是敌人的严刑拷打所致。这还不算,在陈觉的头颅里,家人们还发现了一根巨大的钢钉,似乎是被人强行自天灵盖砸进去的。醴陵烈士陵园副园长杨云志及当地民俗专家证实了这一想法。在当地,的确有人死后天灵盖里若被砸进一根粗大的钢钉,此人将永世不能超生的说法。这一发现,足可见当时的敌人对革命者的残害有多么穷凶极恶。
如今,原长沙陆军监狱署所在的长沙市古潭街司禁湾深巷里,幼儿园的孩子们在阳光下追逐嬉戏,享受着和平幸福的生活。然而,历史并非过眼云烟。
2016年7月,醴陵烈士陵园迎来了陈觉与赵云霄的塑像。高2.5米的铜像坐南朝北矗立在西山之巅,这对革命伴侣又回到曾并肩战斗过的地方,再续前缘。他们不惜生命、坚守永不叛党誓言的故事,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传颂……
题图制作:孙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