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10月,英国在广州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发动了针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此时远在英国避难的马克思却正以同情的目光关注着万里之外的中国。他以《纽约每日论坛报》驻伦敦通讯员的身份,撰写了《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鸦片贸易史》等一系列评论,以确凿无疑的事实揭露了英政府发动战争的罪恶目的,戳穿了西方资产阶级政客为掩盖真相而制造的谎言和骗局。他说,这是一场“海盗式”的战争,“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人的精神存在之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思想家并没有止步于道义上的批判,而是更加深入地探究侵略战争背后的历史逻辑。人类社会的发展,说到底在于生产力推动的生产关系的转变。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在全球的扩张,势必突破传统的国家疆界,将越来越多的民族和地区自觉不自觉地卷入社会大分工的行列。诚如马克思所言,尽管“从人的感情上来说,亲眼看到这无数辛勤经营的宗法制的祥和无害的社会组织一个个土崩瓦解,被投入苦海,亲眼看到它们的每个成员既丧失自己的古老形式的文明又丧失祖传的谋生手段”令人无比痛苦,但是资本发展的逻辑已经使“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洪流。
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不能把困扰世界发展的问题简单归咎于全球化,而是要秉持历史尺度与人文关怀的统一,既看到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又要努力化解它带来的挑战。这是我们带着近代历史伤痛的记忆,用几代人的努力换来的真知灼见。
然而,那些早期依靠世界贸易和殖民掠夺起家的列强国家,在全球化深入推进中受挫后,首先想到的不是通过激发自身活力来推动本国发展、改善人民福利,反倒归咎于他国,力推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而动。前不久,美国依据所谓“301调查”结果,计划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大有挑起贸易战之势。抚今追昔让人不胜感慨历史发展的吊诡,曾经的强盗竟然开始上演贼喊捉贼的穿越剧。
“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我们从来不怕来自任何敌人的挑战,尤其是那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做法,无疑只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各方只有在协商合作中携手应对结构性增长的矛盾,才能避免搁浅于经济停滞的险滩暗礁。任何一个国家想以粗暴的单边主义和霸权政治来否定全球化和国际合作都难免失败。只要利益、不要义务的自私和封闭,非但不会推进世界历史的进步,而且会损害世界繁荣的基石,最终将自己变成世界的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