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军人,自身过硬,才有资格谈强军”“只有把自己的专业技能练精、练强,才能担负强军使命”;“强军事业要从我做起”;我的目标是“考军校成为一名军官”;美好的社会环境是“国家富强、军队强大、人民更富裕、更健康、城市乡村环境更美好”;我是想“让自己的小家和祖国这个大家都能越来越好”……在翻阅小山一样的士兵问卷时,我的眼睛已几次湿润。透过那些许不算整齐的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一张张质朴而鲜活的脸庞。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但真实、质朴。从中让我感受到他们对祖国强军事业的担当——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具体是谁,但我知道他们都是新时代的普通一兵。
我的心被这淳朴、真诚而打动,可在我的心里却不敢想象今天的90后和00后们,面对高强度军事训练究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他们最真实的表现、最真实的情感又是什么样的呢?
林连长说:“许多战士都是奔着特种兵、奔着《士兵突击》的许三多来参军的,他们对真正的实战化训练充满激情,很愿意吃苦。一次连里准备进行5天走完200公里的武装行军,谁都不愿意留下值班。最让他们兴奋的时刻不是立功受奖,而是每年组织大家观看自己在训练场上的实录视频。”当看到自己暴晒在零上40多度高温的海训场上,身上的皮一层层脱掉,汗水裹着泥沙不停地从黑黑的脸上滑落;当看到手臂血肉模糊的自己仍苦练在训练场上,有一种无与伦比的自豪感、成就感,痛并兴奋着。他们为有这样的经历而自豪,因为有这样的青春才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更有意义。对他们而言,梦想与激情只有在练兵场上、在高强度的战斗体能训练中才能得到充分释放和彰显。在那里是意志与生理的较量、是梦想与激情的碰撞,这就是强军路上的血性男儿——我们新时代的普通一兵。
16岁当兵的技术士官秦洋说:“我就是一个热血青年,如果有一天祖国需要,我会毫不犹豫的拿起枪、冲上去……”从他因激动而微微涨红的脸和目光中我感受到了他的坚定。他的外公曾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一名老兵,父亲、母亲一直以外公为荣,自己选择当兵也是圆了父母的军人梦。
半个多月的蹲连生活有几个难忘的面孔。一个是讲话不多、略带几分冷峻的80后连长林家飞,连里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对他都有一种由内而外的敬畏。老士官游旺相竖起大拇指说:“林连长对自己要求严格,定好了标准自己率先做到,高强度训练总是冲在最前面。2017年全旅干部军事素质考核,他获得基层主官全能第二名。连长和这次部队调整移防中的许多干部一样面对户口、孩子教育、分居等现实问题。可他说,即便这样自己仍然不想离开部队,因为军人在自己和家人、尤其是老父亲心中是永远的荣耀……”
另一位是班长廖熙锦,高大的个头,黝黑的脸,一双深深的大眼睛,站在那里无需说话就带着几分感召力,可交谈起来,那天然厚道的微笑与朴实的语言,会带给你无尽的踏实和信任感。现在,4年兵龄的他已是连队的重要骨干之一,能独当一面带兵组织各种军事训练。
还有一位是“一个都不能放弃”的带兵人——廖干事。廖干事与我聊起他当连长时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战士,因性格偏执且自负,被孤立了,造成严重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廖干事说:“其实这个战士人品并不坏。我总觉得人无完人,一个集体里不能因某人有缺点就放弃他,尤其作为单位的主官绝不能随波逐流。为缓解这名战士的压力,我经常找机会跟他聊一聊、开开玩笑,给他一些肯定和鼓励,让他感受到被尊重;组织一些小比赛,给他一个展示自己强项的平台,帮他树立起信心。后来发现他改变了很多、成熟了很多。这名战士在退伍头一天晚上,写了800多字的当兵回忆录。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可字里行间写满了对我和指导员的感激。他写道:虽然我和大家有些不同,但你和指导员还是始终关心我——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到地方一定会努力工作,不辜负你们的期望。”我想,如果每一个基层带兵人都能像这样的连长和指导员那样,基层战士的心理问题将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用廖干事的话说:“我们不仅要培养一名合格的战士、合格的军人,更要培养一名合格的社会人”。
下连当兵,与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身上流淌的那股热血,感受到他们的淳朴和高尚,在新时代强军的洪流中,他们是一支所向披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