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内心服气 方能真心服从


■陈大昊 高 峰

人们对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可谓耳熟能详。起初,蜀中大将们对他把孟获抓了又放的做法很不理解,诸葛亮说:“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正因其恩威并施,彻底感动降服了孟获,促成了蜀国西南的安定。

外在的服从,源于内心的服气。诚然,对军人来说,任何时候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命令。但如果对命令没有真正地理解,或者对命令的正确性没有真正地认同,就必然会影响命令执行的质量。即便是执行了命令、落实了指示,也可能是面服里不服、口服心不服,带来的后果就会是机械地服从,甚至是变通地服从、选择性地服从。早在我军初创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出:“人民军队的管理‘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以力服人是不行的。”

口服千声易,心应一声难。欲让人服从,须使人服气。苏轼在《洁威堂铭》中写道:“非德之威,虽猛而人不畏,非德之明,虽察而人不服。”然而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以为权力就是威慑力,把屈服当作诚服,习惯以权压人、以官压人;有的用以“声”作则来代替以身作则,经常喊“给我上”却很少做“跟我上”,只要求“听我的”却不敢说“看我的”,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领导的威信,无形中就会降低命令的威力。

那么如何让人服气?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这也是战争年代广大工农群众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倾心支持革命的根本所在。俗话说,思想通了,一通百通。任何一项决策、一个命令,只有认清了内涵,认同了思想,认可了观点,执行起来才会自觉而有力。不论是建军初期提出的“打土豪、分田地”,还是抗战时期叫响的“救亡图存”,这些政策和口号都是靠真理的力量点亮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灯,所以才产生了振臂一呼、云集响应的效果。

现实中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个正确的命令,不一样的人下达效果会不尽相同,甚至截然不同,而背后起作用的就是人格的力量。领导干部如果自身要求不严、表率作用不好、作风形象不佳,即便职务再高、权力再大,说话的腰杆子也不会硬,分量也不会重。相反,一名极具人格魅力的领导干部,很多时候“无声胜有声,无招胜有招”,即使不做过多的动员,官兵也会愉快地服从他的命令。正如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他身边工作人员对他这样评价:周恩来是用作风和人格在领导我们。

管仲曾说:“不言之言,闻于雷鼓。”意思是不依靠语言的实际行动,就能像擂鼓一样震撼人心。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就是一道无声的命令,就能产生无穷的力量,就会带来无形的威信,形成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这些无言的行动最容易使人服气,无声的命令最容易让人服从。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