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艇是浮动的国土、流动的名片,经常远涉重洋、分散独立或与其他兵种共同执行各种战斗勤务,是国家尊严、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的象征。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用人名不妥。我们的海军刚刚组建,现有的战舰是我们的海上根据地,是星星之火。”这是1949年人民海军刚刚成立时,毛主席在听到大家对战舰命名的议论后指出的。随后,一批以“井冈山”“南昌”“延安”“遵义”“古田”“兴国”等革命圣地地名命名的战舰,在中国的“蓝色国土”上点燃了“星星之火”。从此,以城市命名战舰、用战舰宣传城市,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军民共建“海上长城”的一个具体展现,是我国特有的制度传承和文化传承。
中国拥有5000年的历史,每一座城市无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艘战舰,从它被命名的那一刻起,就与命名城市拉起了一条无形的纽带,鱼水情深、心心相连。城市厚重的底蕴与优秀的文化,在纽带连接中嫁接传承,得到升华与新生。泰州舰,以海军诞生地命名,威猛的驱逐舰再度启航,踏上海军发展壮大的新征程;湘潭舰,以伟人故里命名,时隔28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再续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舰为城荣,城因舰威。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命名战舰,是一种无上荣光,不仅会增强市民的自豪感,而且点燃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火炬,更是拳拳爱国情的有效载体。对水兵们来说,舰艇命名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市民”的荣誉,更意味着一份牵挂、一种责任、一份动力、几多鞭策。
2011年,徐州舰不负众望,顺利完成撤离我在利比亚人员的护航任务,开创海军护航编队远洋遂行任务的“五个首次”,受到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的褒奖,荣立一等功。2016年,湘潭舰继承海战功勋舰的优良传统,入列仅43天就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圆满完成第23批护航任务,充分体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铁血忠魂,展示了人民海军新型舰艇的威武雄姿和海军官兵的良好形象。一艘艘威武战舰,总是用最质朴的语言、最实际的行动为命名城市添光增彩,成为城市最亮丽的名片。
习主席强调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战舰与城市的共建共鸣,承载着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的结晶,必将凝聚“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