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逼入“死地”才能制胜强敌

——坚持按纲施训实战实训系列谈①


■张顺亮

兵不可一日不练,怎么练?战不可一日不备,怎么备?如果用一句话来作答,“逼入‘死地’,超越极限”是比较贴切的。

电视剧《深海利剑》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段剧情,还原的正是海军372潜艇官兵成功处置水下特大险情的英雄事迹。在一次战备拉动中,372潜艇紧急出航,突遇水下“断崖”急速掉深。生死关头,全艇官兵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最为关键的3分钟时间里,下达数十道口令,完成500多个动作,最终化险为夷,创造了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

“今天逼入‘死地’,明天才能制胜强敌。”椰风微拂,海浪轻吟,一位经历此次“掉深”的指挥员的感慨之语,如同蓝鲸出水犁出的阵阵涛声,回荡在海天之间,延伸着胜战航迹。

“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这种“暴力”,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所以,战场上的生死对决,往往是对极限的挑战,包括生理、心理、装备、环境,无不要求技术运用到极致,效能发挥到极限。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强占娄山关,哪一步不是被逼到绝境、难到极点?

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平时有什么样的训练,战场上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没有人知道战争的极限所在,但我们必须清楚——平时训练越接近极限,未来战场就越接近胜利。当极限不再成为“极限”时,打仗的本领就会上一个台阶。

战争实践表明,每一种新质战斗力的诞生,总是伴随着对原有战斗力限制的突破。“海上霸王”航空母舰能够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多半缘于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成功在“伯明翰”号巡洋舰上长度仅为25米的木质跑道上惊险起飞。一位军事记者曾这样报道以色列军队的“地狱训练”:“看得出来,训练的设计者对战争的残酷性已不抱任何幻想。在这里,千难万险构成了通向战争的魔区。”

训练内容即是作战内容,训练程序即是作战程序,训练标准即是作战标准。这次新军事训练大纲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抹去了一些看似重要、实则束缚战斗力的虚线,除规定的必要安全限制外,所有训练都要围绕实战化这根指挥棒展开,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逼着突破边界、超越极限,消除羁绊、实现自如,给实战化训练插上一双自由翱翔的翅膀。

过去,由于种种有形或无形的“条条框框”,给实战化训练人为设置了“禁区”,给消极保安全提供了“借口”。为什么一些单位把安全与训练对立起来,人为降低训练标准和难度、强度、险度?为什么有的组织实打实投,轻武器射击提前架好枪、压好弹,手榴弹投掷安排人员替代投?为什么有的组织演习,不放心的装备不带,不放心的人员不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并非演训任务太危险,而是平时训练太过于追求“安全”。

众所周知,我国高速公路规定普通轿车行驶速度每小时不得超过120公里,超速就是违规,就要被“扣分”。但打仗是生死竞速,不能在高速路上跑牛车,如果不按“赛车标准”去挑战极限,不发挥出人与装备的最佳性能,怎么能发挥作战的最大效能?一位参加过“金头盔”角逐的飞行员曾说过,过去有的单位明明“击落”了对手,却因违反了相关限定要求,被判为无效。这种“限定”是否合理,应以战斗力标准来检验。

战争没有规则,战胜对手是最终目的。从朱日和系列演习七支“红军”六败一胜震动全军,到海军舰长艇长远海大洋全训考核上演“生死对决”;从空军“金头盔”争夺战放开对抗空域突出全天候、打临界,到全军首次特种兵比武挑战生理极限的课目占到70%……过去5年多的时间里,演习、拉动、竞赛等大都向极限发起冲击,力度之大、标准之高、要求之严前所罕见,有的大项任务已经跑在训练前面,部队实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人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作世界的极限。”未来信息化战争,战场环境更加复杂,作战对手更加强悍,战斗转换更加频繁,随时可能被逼到绝境、逼入“死地”。多一些“勇敢的头脑”,往“不敢想”处想,向“不敢干”处干,练到大纲上限,练到装备极限,勇于战胜困难,勇于超越对手,真正练就“高敌一环、远敌一米、快敌一秒、胜敌一招”的过硬本领,才能“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此身只为胜战,何惧龙潭涉险。也许,每一次临界训练,都可能步步惊心,甚至处处惊魂。但为了端起那杯祝捷的美酒,无论多险也要练,无论多难也要闯,这是庄严承诺,更是使命所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