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边关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清明时节,兵发北疆雪野


■本报记者 刘建伟 通讯员 赵 雷 迟 博

清明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雪,让本已回暖的北疆一线气温重回冰点。

常人眼中的一场雪,在边防军人眼中,却是练兵的好时机。

新年伊始,习主席向全军将士发布训令以来,在祖国边陲海岛一线,处处都有戍边将士锤炼硬功、砥砺血性的身影;全地形训练,全天候执勤,已成为边海空防官兵练兵备战的常态。

身处边防,使命重大。也许,我们无法预测,下一个战场在哪里。但事实证明,只有在练兵时排除形式主义的虚光,关闭危不施训的系统,杜绝看天气时令训练的习惯,才能真正读懂边关的敌情,练就守卫边关的真本领。

不久前,本报记者亲历了一次边防部队实战化训练,请看记者从北疆一线发回的报道。——编 者

边境有“三宝”

如何学会雪地藏身?

“怎么搞的,10分钟才挖一锹深?”

刚受领完伪装任务回来,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机步一营二连上士杭伟,看到班里的单兵卧姿射击掩体只挖出个“雏形”,不免心里着急。

“没那么难吧!”想到这儿,杭伟抡起战备镐,狠狠地往下刨去。

令杭伟没想到的是,一镐下去仅砸出一个“小坑”不说,镐把子还震得他虎口生疼。

杭伟是去年调整改革期间,从野战部队转隶到这个边防旅的。在老部队,他“啃硬骨头”是出了名的。这回,本以为入春后气温升高,冻土也会松软,可挖了几镐下去,也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

就在各小组官兵围着掩体一筹莫展之际,机步一营教导员李文敏送来了“锦囊妙计”。

李文敏指着远处雪地中露头的秸秆说:“实战条件下一分钟都不能等,冻土掩体不好挖,就要想办法给冻土加温!”

说罢,他又指向周边的几处雪包:“伪装也不能等,还得有第二方案!”

“在这边境一线,可以就地利用的战场资源,可真不少。”杭伟迅速命令全班战士兵分两路,一部分人去收集秸秆,准备在掩体预设位置点火加温;另一部分人赶往雪包附近,挖掘雪洞,随时准备进入伪装状态。

“边境作战有‘三宝’,秸秆、枯叶和稻草,迅速升温效果好……”眼看着秸秆烧完,李文敏再次抡起战备镐。

果然,镐头深深插进黑土里,他带领战士们很快完成了掩体构筑。

“迅速伪装,进入战位!”接到命令,只见各小组官兵有的迅速跃入掩体,还有部分人员进入雪洞隐蔽观察。

杭伟这才明白,雪洞既是“第二方案”,又是辅助前出观察的隐蔽“观察哨”!

李文敏说,对他这个刚调入边防部队的“新兵”来说,这次训练就是检验“野战+边防”训战模式的最佳契机。

他更加期待,“边境地域如何安全高效地机动支援”“野战生存如何借助边境资源”等问号,也能在这次演练中被拉直。

动物也会来捣乱

边情误判如何规避?

“4号界碑附近,6人企图越界!”

机动途中,六营二十一连连长赵加龙的对讲机突然收到情报,他迅速下达命令:“各组注意,目标4号界碑,启动远程视频观察、雷达监测、微波侦察、光纤防越系统!”

通常情况下,接到情报就该马上实施抓捕。

这次,赵连长却启动了4种信息化侦察模式,他自信满满地说:“多用几种信息化侦察模式,情报才更准确。”

“平时疏忽的细节,战场上足以致命。”说起勤务指挥,一次边情误判让赵加龙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雨夜,雷达监测显示:连队一重点管段有生命活动迹象。

来不及多想,赵加龙马上派出勤务小组,最终他得到的反馈却是“一只熊瞎子在觅食……”

“动物觅食引发抓捕行动”,在信息化装备条件下,这类误判情况并不鲜见,这也引发了边防官兵的深入思考——

决胜战场要依托信息化占领先机。然而,信息化绝不是装备的“单打独斗”,也不是“信息+经验”的简单判断,而是要确保信息化装备的真正联合使用。

此后3个月时间,在集智攻关、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官兵们将一个个独具特点、功能各异的信息化装备,“穿针引线”般地组合在了一起。

“无人视频观察架、固定视频监控点、微波移动观察点的组合使用,形成‘远中近’实时监控,让信息采集更精准全面;多媒体背负式终端、移动多媒体传输系统,可将实时图像迅速传输至作战值班室……”谈起信息化装备的联合使用,赵加龙滔滔不绝。

“疑似有越界人员,企图分头机动逃窜!”说话间,信息化平台传来情报,赵加龙迅速下令:“按3号方案执行!”

不一会儿,对讲机里传来作战值班室通报:“目标已被抓获!”

赵加龙一脸兴奋:“信息化联合,就像一把精准设定行动方案的尺子。有了它,管边控防才能更加有的放矢。信息化建设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止步不前。”

“狡兔”有“三窟”

应急处置如何更高效?

四营十一连连长刘帅珠没想到,一天的拉练即将结束时,压轴“情况”竟然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疑似多点越界!请求侦察和通信支援!”前方,搜索组在判明情况时,发回一条信息。

接到情况,刘帅珠不免有些紧张——处置“多点越界”,意味着要将兵力快速分散到目标地域,但如果先行派出侦察和通信小组,抓捕兵力就可能满足不了作战需求。

边防一线点多、线长,侦察和通信靠谁支援?

没过多久,对讲机里传来一个声音:“支援保障营已派出侦察和通信分队,前来应急支援!”

此前,刘帅珠已多次处置过类似情况。“必须迅速协调侦察支援!”凭借以往经验,他脑海中闪现一个念头。

刘帅珠说,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请求支援保障,解决“多点越界”事件,全域侦察尤为重要。

很快,通信小组将加载微波模块的指挥车,开赴中心地域;侦察小组分散到边防一线,确保多点侦察、信息交互。

“4个集中点、30余名越界人员、部分携带匕首等凶器……”当收到一连串的数字信息后,刘帅珠感到,自己的预判得到了印证,“即使不派出侦察、通信小组,抓捕人手依然不够。”

“战场机动分秒决定战果!”他迅速将人员兵分5组,同时又联系临近的机步连应急支援。

100米、50米……眼看“越界分子”越靠越近。

“上!”刘帅珠果断下达抓捕命令,各小组官兵从雪地中跃起。

“越界分子”发现情况不妙掉头就跑,却发现已无路可逃——近10人的机步分队,已经悄然断了他们的退路!

机步一营营长樊荣说,为了确保以最快速度应急处置,官兵们在平时训练中,就结合边境勘察任务,了解边境一线情况,规划最短行动路线、演练最优联合方案。

听了这话,记者暗思:边境无小事,事事连国防。攥指成拳形成合力,才能在祖国边陲筑起钢铁长城!

图①:六营官兵借助多媒体传输系统接收指令;图②:机步一营官兵接到应急支援命令,火速赶往边境;图③:机步一营官兵善用雪洞隐蔽伪装。

杨 磊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