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国防视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湖北

“指尖祭扫”缅怀英烈


■朱勇 本报特约记者  何武涛

“伯父,我来看您来了。”3月25日,河南新县籍老人张先生只身坐火车赶到武汉,祭奠长眠于九峰烈士陵园的伯父张荣昌,引起了周边人的关注。记者随即打开“丰碑在线”,输入“张荣昌”,其生平事迹一一呈现在眼前。

“丰碑在线”是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2009年创建的“空中纪念馆”。陵园安葬了数千名革命先烈,他们的子女多不在武汉,祭奠很不方便。针对这一情况,该陵园借鉴国内外网络祭奠的成功经验,尝试为每位革命先烈免费建立“空中纪念馆”,3500多名先烈,全都建有单独的灵堂,亲友不仅可以通过模拟动画祭奠先烈,还可以留言、写追思文章、献花。

“丰碑在线”只是湖北各地运用“互联网+”模式开展祭奠先烈活动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指尖祭扫”被各地政府机关、学校和爱国教育景区引入,成为一种缅怀革命先烈的新手段。

清明节前夕,湖北省宜昌市推出《铭记·2018清明祭英烈》宣传片,片中选取赵一曼、张自忠等多位英烈的家书,再现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宣传片正式发布后,不少网友主动通过“网上纪念馆”等方式,详细了解一封封英烈家书背后的感人故事。

宜昌市烈士陵园园长皮康宁说:“从某种程度看,‘网上纪念馆’的好处就在于,用‘讲好故事’的方式,浓缩了英烈们的人生轨迹,更易引发无数年轻人的共鸣。”

的确,相比传统祭扫,“指尖祭扫”在形式和时间、空间上不受约束,特别是多媒体呈现的烈士形象“有血有肉”,对人们的教育作用有时胜过现实中的一碑一墓,但也并非十全十美。

小学生林梦贤完成网上祭英烈后,心里却发愁了:他刚参加完学校组织的“清明祭先烈,扫码献献花”网上祭奠先烈活动,但面对学校布置的观后感作业,他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网上祭奠活动虽好,但缺少了那种现场的肃穆感,对孩子们而言,有时难以形成深刻的触动。”父亲随后专门带他去烈士陵园,帮助孩子拉近“指尖”到“心尖”的距离。

记者感到,“指尖”祭奠迎合现代人的接受习惯,突破了时空距离,但不能完全脱离线下庄严而肃穆的仪式,线上线下相辅相成才能“入脑入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