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江苏省南京市宁夏路弥漫着喜庆的味道。一排排法国梧桐下,原南京军区联勤部三八保育院迎来70周岁的生日。
说起三八保育院,有个老兵常常被提起。她的一生充满传奇:曾爬雪山、过草地,戎马半生;虽终身未嫁,却“儿女”遍天下,逝世多年仍常有人撰文怀念。70年时光荏苒,她如阳光般爱的故事,仍在不息传颂。
1948年,在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震的倡导下,华东军区在战火硝烟中开始筹建培养革命后代的三八保育院。这一重任,落在华野一纵队供给部仓库政治指导员黎明身上。
这位在战场穿梭30余年的老红军,突然被调到保育院带孩子,心理会不会有落差?后来,许多保育院的年轻老师曾问她这个问题,她总是笑笑说,“不会,党交给我的任务就是培养下一代啊!”
住在旧庙改建的房子里,睡着帆布床铺,多数孩子的父母在前线,没有幼儿教师,这些困难对于这位有丰富战地医疗经验的老红军而言,都是可以用爱和时间解决的“小问题”。孩子们见不到父母,她就是孩子们的父母;物资匮乏,为了让孩子们喝上新鲜牛奶,她带领保育员自己饲养奶牛;每天,孩子们被组织起来,一起到小园地里劳动,松土、撒种、浇水、施肥……春夏秋冬,这些革命后代在“老师妈妈”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许多人后来成为共和国各行各业的优秀建设者,有的直到晚年仍撰文回忆保育院大家庭的童年趣事。
据保育院的老师们回忆,黎明后半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给孩子们拍照。后来身体不好拍不动了,她便经常翻看以前拍的照片,给年轻的老师和孩子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跟黎明一样终生未嫁、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保育院的还有副院长王开云。1951年,保育院随大军迁到南京后,扩大了规模,但仍缺少一名真正懂教育的老师。经黎明申请,组织派来了金陵女子大学毕业、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的王开云。王开云曾是银行家的女儿,却毅然参加革命,离家前,她对家里说:“我是去追求光明的。”从军后,她的家人陆续去了美国,只留下一张合影,附了句:“云儿,我们都走了。你保重。”
对革命充满激情的王开云,给保育院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统一校服、设计爬梯、制作益智玩具、开设艺术课程……孩子们在这里不仅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70年来,保育院一代代的老师们始终对孩子们充满爱心。“看孩子们哭闹都是可爱的,更何况他们笑了?老院长每次看到孩子们的眼神都是充满爱的。她从不跟我们讲什么大道理,但她用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无悔。”现任院长王岚告诉笔者,“如果要我用一个词来形容保育院,一定是‘阳光’,这里就是一个洒满爱的阳光的地方。”
可以告慰黎明的是,在她的精神激励下,三八保育院始终坚持为军服务,已成为南京市优质、示范幼儿园。近年来,保育院先后有10多名教职员工荣立三等功,120人次获军内外嘉奖与表彰。
上 图:黎明军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