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勿快意于睚眦


■铁 坑

人的经历、学识、岗位、诉求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从而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存在差异,这无可厚非。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秉持公心、坦诚相见,才能求同存异、齐心协力干好事业。

中药有相须相使相反之说。相反之药,即便是枯根朽草,其气味也会激斗。药性之反在于本性,为政者扛着事业和百姓,理应胸襟宽广、一心在公,而不能锱铢必较,快意于睚眦。

狄仁杰担任内史的时候,武则天曾与他有过一番谈话。武则天说:“你在汝南干得不错,颇有政声。但是,也有人在背后诬陷你。你想知道是谁吗?”狄仁杰回答:“假如不知道诬陷者,我就能跟他一如既往地友善相处。正因此,我恳请选择‘不知道’。”听完这番话,武则天深加叹异。

“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不仅是一声赞誉,更是为政者必备的一种品质。房玄龄任唐朝宰相时,曾大病一场,各部官员都前去问候。户部郎中裴玄本有番势利话:“如果病得不重,那就得去看看;既然病重了,何必再去呢。”没成想,这话泄露了出去,传到了房玄龄耳朵里。后来,裴玄本也依例去探望。见面后,房玄龄并未生气,而是打趣一番:“裴郎中来,玄龄不死矣。”

人的经历、学识、岗位、诉求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从而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存在差异,这无可厚非。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秉持公心、坦诚相见,才能求同存异、齐心协力干好事业。如果因为意见相左,就丧失官德、记仇在心,直至诋毁中伤、挟私报复,则只会能量内耗、两败俱伤,啥也干不好。揆诸史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唐史中,“华山金矿”事件深刻展示了李林甫城府深、陷同列的一面,而李适之的有苦说不出,也令人唏嘘。李适之为人性情简率,对官吏和百姓都很随和,担任宰相后敢于坚持原则,“每事不让李林甫”。李林甫怀恨在心,他向李适之透露了一条信息:“华山之下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皇上目前还不知道。”李适之心想,这是个富国利民的好消息,随后向玄宗奏报,玄宗大悦。

李林甫是玄宗近臣,他早就料到,玄宗会向他打听金矿的事。他回答说:“华山有金矿的事,我早就知道了。可华山是什么地方?那是陛下本命所在、王气所在,是绝对不能挖掘的。所以,我不敢提起这事。”就这三言两语,为李适之被疏远、被构陷乃至自尽,埋下了伏笔。当然,得意于其间的李林甫,则留下了千古骂名。

“同寅和衷,为居官第一善。”这是因为,许多工作非一人能够独任,小分畛域则动多窒碍。唐代时,御史刘童与东都留守蔺謩就演绎了一出“将相和”。蔺謩曾役使数百人修建东都宫殿。刘童对此表示反对,他认为,盛夏耕作之际不宜擅役工力。蔺謩拒绝了他的意见:“除非有新的旨意,否则就不会停。”刘童将此事上奏。诏书下来,蔺謩被杖二十下,贬谪岭南。按说,这梁子就算结下了。

后来,刘童也因事被贬,担任临朐县令。当时蔺謩已经是司农卿,掌管出纳。碰巧,皇帝敕令各地县令亲自运送租赋,两人又将碰面。蔺謩知道,刘童实为清正耿直之人,因此并不把过去的事放在心上。他召集仓吏说:“刘侍御亲自送租,必定不会有贪墨和短少。只需受纳就行,不可为难。”同样是个“结”,蔺謩的打开方式,就令人敬服。

古人云:“其怨于我、欢于我,不计也,知其能益乎朝廷而已矣。”这种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崇高境界,我们应努力追求。“小有所系,大必所忘也”,将精力耗在无谓的纷争里,只会蹉跎前行的步伐,贻误成长和发展。这样的清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