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篮球联盟,“大换血”的球队,总是要经历一个阵容磨合的过程。磨合得越快、越深、越好,球队就越能产生“化学反应”,取得好的战绩。否则,即便是巨星扎堆,也会“车不知马,马不管炮”,频频吃败仗。
全新的阵容,意味着全新的球员配置和结构。球队中,每名球员都有自己擅长的打法、习惯的跑位、舒适的出手点。如果对队友的“球路”不熟悉,对球队的攻防体系不掌握,相互之间就很难打出配合、形成默契。磨合的过程,能在季前赛完成,就尽量不拖到常规赛;能在常规赛完成,就绝对不拖到季后赛。高明的主帅,总是善于通过练兵缩短磨合期,确保球队有稳定的发挥,取得骄人战绩。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部队许多单位也有了全新的“阵容”,新改编的合成营便是如此。相比过去,这些营兵种多、专业多、装备多,合成化、专业化、信息化程度高。从编制上看,各种力量告别了临时配属的使用模式,更加便于指挥和作战。然而,真正使“合成优势”最大化,还需要深度磨合,让各力量之间知根知底、配合默契。否则,就会停留在简单的物理相加,难以产生积极的“化学反应”。
“二连的兵,有必要熟悉一连连长吗?”“支援保障连的战士,需要了解其他连的装备型号和性能吗?”“每名连长,都得知道兄弟连的战术思路吗?”……针对这些问题,某合成营曾展开一场辩论,答案是肯定的。现代战争,体系对抗的特征更加明显。指头不及拳头硬,只有每名官兵都把自己定位为“体系战士”,强化联的意识、增强联的本领,才能在演训场提高磨合效率、融合深度,从而在与对手交锋时打出华丽的配合、流畅的进攻、强固的防御。
与职业篮球竞技不同的是,战争不会按照季前赛、常规赛、季后赛这样的程序按部就班地来。军队是随时要准备打“总决赛”的,无论是改革后成立的战区,还是新调整组建的合成旅、合成营,战前磨合得越迅速、越充分,战场上就越能打得游刃有余。战争不等人,我们必须自觉地来一场大学习,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努力提高战略素养、联合素养、指挥素养、科技素养,注重在演训活动和执行任务中磨砺自己、磨合部队。只有每一级作战单位的各力量默契得像“一个人”那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自信对抗强敌、打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