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不断增强谋事干事的客观性、系统性、预见性,实现当前形势和未来趋势、上级意图和单位实际“无缝对接”,真正做到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对大事举重若轻
“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时移势易,因势定策,乃科学筹划之道;辨势而动,顺势而为,是事业取胜之途。衡量领导干部谋事干事本领的高低,不仅在于是否具备“就事论事”的执行力和落实力,还在于是否具有就事论“势”的分析能力和前瞻思维。
“事”与“势”是辩证统一的。“事”,指的是特定现象或某一具体活动,而“势”则指的是形势、趋势,是蕴含在现象或事物背后的整体特性和客观规律,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进程。“势”寓于“事”中,“势”是出发点,“事”是落脚点。把准事物发展的“势”,能够更好地办好具体的“事”。具备就事论“势”的能力,需要辩证认识“事”中的“势”和“势”下的“事”,在“势”中办事,依“势”促事,掌握工作主动权,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但在现实中,我们却时常看到,只知埋头苦干而不问时势发展者有之,被噪音杂音遮蔽犹豫不前者有之,困囿于一隅一己得失作茧自缚者有之。诸如此类静止僵化、片面盲目地“就事论事”,做得再多也难有大的成效,不值得提倡。既重实干,又重谋势,方能开创势不可挡、势如破竹的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擘画了“三步走”战略,当下正是寓势于事、乘势而为的大好时机,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把想事干事放到新时代的坐标中去分析谋划,以全局视角透视部队的改革方位和发展进程,实现就事论事和就事论“势”二者的统一,方能蹄疾步稳、走在前列。
“主导一个人观念和行为的,是活在他心中的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是提高就事论“势”能力的活水源头。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之愈真、研之愈深,愈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面前廓清迷雾、保持定力、登高望远。当前,最紧迫的就是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实现从零散到系统、从粗浅到精深、从感性到理性的跃升,在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中不断提高因势而谋、应势而动的自觉性与科学性。
提高就事论“势”的本领需要培育科学的思维方式。抗日战争初期,面对“亡国论”和“速胜论”的激烈交锋,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的问世,给中国赢得抗战胜利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实践告诉我们,看清大势,关键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和把握形势,分析和研究问题。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不断增强谋事干事的客观性、系统性、预见性,实现当前形势和未来趋势、上级意图和单位实际“无缝对接”,真正做到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对大事举重若轻。
显性宏观的“势”易明晰,隐性微观的“势”却难把握。这就需要我们多下调查研究之功。大变革往往意味着大机遇。面对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官兵,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练兵备战的第一线、服务官兵的最前沿,把本单位本部门的阶段性态势搞清楚,把单位建设发展的未来趋势把握好,把影响制约建设的重难点问题查摆清,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才能做到“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干出一番实实在在的业绩。
(作者单位:第81集团军某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