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完假回到高原,我分头向家人打电话报平安,碰到“话路拥堵”:母亲和妻子的手机同时占线,全接不通。不用猜都知道,我家后院正在演绎婆媳热线,电波串起城里和乡下。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从农村入伍的我不曾想到,8年前,自己会和城里妹子赵莉发展异地恋情,最终打破空间距离限制,组建家庭。
忘不了两家人在成都相见的情景。但凡外出,婆媳总是心手相牵。给母亲购置衣物,从款式到颜色,妻子选得那么精心。有售货员点赞:“这个老妈妈好福气,生了一个好闺女。”母亲听着乐呵,也不戳穿身份。显然,在她心里,赵莉既是贤媳,亦是孝女。
相聚总是那么短暂。进城不到半个月,母亲总是梦到乡下的一草一木,牵挂家里的一针一线,执意要回去拾掇拾掇。临行前几日,妻子陪着母亲速学老年舞曲。妻子说,婆婆辛苦了大半辈子,应当享享清福;再说,新农村建设注重丰富文化生活,咱妈刚好可以领舞。
一晃七八年过去了,城里妻子和乡下妈关系越来越融洽,村里人都很欣赏这个外来媳妇。的确,妻子知书达理,大气心细:她提出“两边亲戚一样爱”的公平原则,并在财务上适度往乡下倾斜,解难帮困;她面向侄子外甥开展竞考活动,对名次靠前、进步较大者实行奖励,激励他们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她提醒我孝在当下, 我一休假,她就陪我回村看望老母……
母亲过意不去,觉得儿媳妇是细皮嫩肉的城里人,应当少干粗活。妻子却说,自己祖上也是农民,身上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基因。再说,军嫂就应该有点“女汉子”气质,虽说耕田担重不及男儿,但在打理日常家务、承担普通农活时,也应该“巾帼不让须眉”。
妻子每次回村小住,母亲都要在早晨给儿媳妇煮糖水鸡蛋,隔三差五就要做点“硬菜”。为此,母亲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柴门院内鸡鸭成群。令人不解的是,邻里前来买鸡采蛋,母亲总说不卖。在母亲看来,儿子一家在外打拼辛苦,很难吃到土鸡土鸭,自己家的有营养,必须攒下来。我和妻子知情后都鼻子发酸,眼前模糊。
妻子一再邀请母亲搬到城里一起生活,可她总是不允。她说在乡下住了几十年,哪也不想去了,她要守着父亲留下来的宅子,守着老晏家的一草一木。看似“土气”的母亲,还“豪气”了一把——上次回家,她当着妻子的面对我说,如果我和儿媳妇同时入水,你就先救赵莉吧,娘这把老骨头迟早得交出去。
“我们都希望您老健康快乐,长命百岁!”妻子一边给母亲整理银发,一边和我商量:“等你退役以后,咱就到乡下盖间小屋,好好陪陪妈。”
“放心,到时我也经常陪你回城里去,多孝敬那边的咱爸咱妈。”我的表态,也让妻子十分满意。她说自己没有嫁错,因为,老公是个爱国爱家的合格军人,值得托付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