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重若千钧的“制胜砝码”


■刘 军 蒲麟智

《解放战争》是由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作者以宏观视角和入微的体察,详细描绘了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讲述了大大小小近百场战役战斗,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翻开这本书,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与革命先辈风雨同行。

通篇研读《解放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往往因战斗胜利而拍案叫好,也因英雄壮士抛洒热血而暗自落泪。合上书本,感触颇多。无论是从人数、装备还是保障水平,国共两军都势不均力不敌,差距巨大。但是仅仅3年间,为什么战争形势翻天覆地,出现大逆转?静静回想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心中已然有了答案。

人心向背定乾坤!《解放战争》以事实深刻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政高官忙着进城“接收”财产,而此时在延安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民”。追古溯今,无论是惊心动魄的人生沉浮还是变幻莫测的战争胜负,人心向背都是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它既体现了“人和制胜”的战争法则,也蕴含着“水舟之辩”的历史规律。人心所向则凝神聚力,所向无敌;人心所背则失道寡助,崩塌溃败。无论是延安时期毛主席“窑洞对”解答的“历史周期律”,还是今天习主席提出的算清楚“人心向背的账”,其核心要义也都指向“人心向背”四个大字。

秦末楚汉之际,项羽兵败垓下,溃围南逃,农夫一指,致霸王乌江自刎;安史之乱之前,史思明追攻陕洲,兵败遁逃,士兵以眼示色,致其被擒拿绞死。有人评论历史上这两个人物是死于无名小卒手中,但细细剖想,这“农夫一指”乃民意所指,士兵“以眼示色”是兵心所盼。两位历史人物看似死于无名小卒手中,实则均死于民心所背。

当年蒋介石拥有430万装备精良的军队,而算上刚在东北解放区发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合计才127万,并且这些力量处于轻武器简陋,重武器匮乏的状态。相比之下,有外国记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优势“大大抵消了”国民党军队的装备优势,甚至“推翻了正统军事公式”,成为一个影响战争结果的巨大变数。也即是说,“人心向背”才是战争公式中不变的变数。

凝聚兵心首先要蓄养正气,不过多纠结于个人得失,不贪图权力,不牟取私利。蒋介石在指挥上从未统一过他的陆海空军,派系林立,均为私利,最终导致政权土崩瓦解。其次,要真心待人。《解放战争》中那些让人难忘的拥军小推车、过河的门板、支前的干粮,均是真心换真心得到的革命感情,也是重若千钧的制胜砝码。此外,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表率引领人心。美国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时描述说:“共产党的干部工作时间很长,吃的主要是小米和青菜,冬天还减为一日两餐。他们在窑洞里,坐在木凳或者木椅上,在小油灯的暗淡灯光下进行工作。”

古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甘共苦者兴,上下同欲者胜。只有真正人心所向,才能抢占一切先机,克服一切困难,打倒一切敌人,最终大步从胜利迈向新的胜利。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