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到部队后自己和战友们的发展进步情况,有些同志总是羡慕别人运气很好,每一步都能赶上好机遇,遇到贵人相助;埋怨自己运气太差,往往眼看到手的好事又泡了汤,甚至“煮熟了的鸭子还飞了”,真是倒霉透了!不能否认,人生在世,运气和机遇有时的确很重要。身处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个人的机遇和命运可能大不相同。在同样的时代和环境条件下,每个人的机遇和命运也是不一样的。如果生逢乱世,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朝不保夕,有几个人能安心学习成才、干事创业?“文革”十年,大学基本停办,又有多少人能有机会上大学?国家几十年和平时期不打仗,想当战斗英雄的理想追求自然很难实现。不参军到部队,一般不会有军功章挂在胸前的机会;到了部队,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立上功。运气和机遇的奥妙到底是什么?这就涉及哲学上一个重要的问题:事物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必然性就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定要出现的趋势。偶然性则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可能这样出现、也可能那样出现的现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在的本质原因即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则是由事物的外在原因即非根本矛盾决定的。例如,人总是要死的,不可能长生不老,这是必然性,是由生命的内在发展规律决定的。但一个人什么时候死、什么地方死、什么原因死,这就是一种偶然性,是由许多偶然因素促成的。“世事有常也无常”,这句话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凝炼直白地反映了事物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表现,偶然性的背后存在着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没有纯粹的必然性,也没有纯粹的偶然性,它们总是结合在一起而发生作用的。凡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背后都可以找到某种必然性。事物的发展既是合乎规律的,又是丰富多彩的。人生既有机缘巧合,也有定数规律。为什么“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对一个人来说,成长成才、干事创业等发展进步的机遇,往往是由国家和军队建设需要、编制体制和政策制度改革调整带来的。机遇对每个人基本是平等的,谁能抓住机遇主要取决于个人条件。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能够抓住机遇改变命运的,是那些始终没有放弃学习的人。20世纪80年代初期,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实现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得到破格提拔的也大都是年纪轻、文化程度高,且德才表现优秀的干部。平时不努力学习、扎实工作,指望天上掉馅饼砸到自己身上,靠碰运气侥幸取胜,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努力争取要争在平时,不能只争在临时。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想通过搞关系、找靠山达到个人目的,这是很不靠谱的。比如,在连队争当优秀士兵,你不把争取的行动落实到每日每周每月的“争红星”中,年终总结时又怎么能评得上“优秀士兵”呢?只有平时把该具备的条件都准备好了,该做的事情都做到家了,一旦机遇来临,各方面就容易形成共识,才能水到渠成、堂堂正正地实现自己的愿望。
偶然性因素本身也具有两重性,既有有利的偶然因素,可以促进事物加速发展;也有不利的偶然因素,能对事物的发展起延缓作用。善于抓住有利的偶然因素,避免不利的偶然因素,对于实践的成败至关重大。应该防范不利的偶然,但不害怕不利的偶然;应该提防万一,但不害怕万一。只有这样,才能安心生活。开车可能会发生车祸,应该加强预防工作,但不能因此就不敢碰方向盘。吃饭、睡觉都有可能发生猝死现象,难道因此人人都不吃饭、不睡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