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深入贯彻落实习主席提出的“四个加强”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发扬科学求实精神,不断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努力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学习习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习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选择,要加强战略引领,加强改革创新,加强军地协同,加强任务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习主席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战略指导,充分体现了党的核心、军队统帅对富国与强军、安全与发展、经济与国防的科学运筹。我们要深刻领会习主席重要讲话的深邃意蕴,深入贯彻落实习主席提出的“四个加强”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发扬科学求实精神,不断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加强战略引领,凝聚融合发展合力

军民融合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加强战略引领,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设计、监控调适、跟踪评估,才能有序有力地推动军民融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强化党对军民融合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习主席亲自担任主任,建立起中央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委员会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制定和实施军民融合战略规划,形成强大的战略执行力和政策推动力。随之,各地军民融合领导管理机构也逐步成立。但从总体看,军地两大系统纵向全贯通、横向全覆盖的领导管理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协调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发挥牵头、统筹、协调作用。要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强有力的领导下,进一步健全完善跨军地、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制度机制和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国家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统一,坚决用党和国家的坚强意志破除利益壁垒,最大程度凝聚军民融合发展合力。

聚焦形成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就是要以国家战略的强力意志打破各领域阻隔军民融合的壁垒,促进军民资源一体配置、军民力量一体运用,从而实现国家总体战略效益最大化,全面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战略竞争力。当今世界,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已经高度融为一体,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密。要有效应对我国由大向强进程中面临的严峻复杂挑战, 处理好“犁”和“剑”的关系,就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高度,统筹确定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举措,努力使国家安全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国家安全与发展之间轻重缓急的关系,有计划按步骤地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共享、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发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军地人才双向培养交流使用、社会服务和军事后勤统筹发展、国防动员现代化建设、新兴领域军民深度融合,切实有效提高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多种战略资源和实力的综合运用水平,加快生成一体化的国家战略能力。

加强改革创新,奠定政策制度基础

军民融合涉及范围广、牵扯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唯有改革创新,才能破解深层次的矛盾问题,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奠定制度机制基础。

优化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近年来,军地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军民融合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锐意改革创新,着眼破除军民二元体制,大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初步构建起了有利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制度体系,为推进军民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必须更加锐意进取,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在动力。注重运用市场手段,发挥好“无形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调整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从政策导向上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等在军民融合发展上有更大作为。运用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协调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找到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积极性。

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军民融合涉及资源配置和利益调整,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政策法规。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对现存的军民融合相关法律规范进行全面清理。对于严重滞后的法律规范果断予以废除,对不同法律规范之间存在的立法冲突及时予以甄别处理,对立法空白及时予以补充完善。加紧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综合性法律立法工作,对军民融合发展的方针、原则、组织机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责任义务、配套保障和法律责任等各方面的内容予以明确,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把军民融合发展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制定相关法律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严密的军民融合法治监督体系。进一步扩大现有政策在军民融合方面的覆盖范围,加大财政、税收、金融、产业发展等政策扶持力度,有效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加强军地协同,立足全局共促融合

军民融合是军地共谋的大事,军地之间需求对接、协同推进是军民融合工作有效运行的基础。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强化大局意识,强化开放共享观念,坚决打破封闭垄断,反对“愿意融别人、不愿意被别人融”“共享别人的资源可以、分享自己的资源不行”“我的地盘我做主”等不良倾向。军地双方都应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不能以个人得失、局部得失、当前得失为出发点,而应将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置于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之上,改变自成体系的思维定势,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深入理解融合、自觉支持融合、积极参与融合。

着力完善军地协同机制。军地协同运行机制不顺畅,是制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要着力避免出现军民融合事项不是通过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机制来实施,而是靠熟人、朋友等人际关系来推动的状况,着力避免出现由于运行机制不健全而导致的行为不规范、程序不合理、标准不统一、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必须抓紧建立全面、准确、清晰的军民融合需求体系,加强需求的论证评估与生成,加强军队需求与国家建设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实现“军队统一提需求、军队统筹搞对接”,充分发挥需求牵引作用。

加强任务落实,担当责任扎实推进

一分决策,九分执行。只有从时代高度认清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担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打造深度融合的平台抓手,加快推进重点任务、重大工程落地见效,才能使军民融合这个大战略变为现实。

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采购、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国防动员等领域军民融合潜力巨大,要强化资源整合力度,盘活用好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增量资源,发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最大效益。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领域军民共用性强,要在筹划设计、组织实施、成果使用全过程贯彻军民融合理念和要求,抓紧解决好突出问题,加快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重点任务、重大工程落地见效。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军民融合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要强化开放共享观念,加强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挖掘全社会科技创新潜力,形成国防科技创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密切关注世界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动向,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一体论证和实施,努力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主动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捕捉军事能力发展的潜在增长点,强化军事需求牵引,最大限度实现民为军用,做好国防科技民用转化这篇大文章。

(执笔:赵周贤、刘光明、徐志栋)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