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第81集团军某旅营区内警报声骤然响起,一场战备拉动演练在该旅炮兵营二连随机展开。
部队集合完毕后,连长吕杰杰迅速召集全连干部骨干,进行一项重要工作:检查每人手中的温湿度计有无故障,核对数据是否一致,记录数据差……
“今天温度骤降、气压偏高、湿度较小,会对火炮射击精度造成一定影响,请大家注意实时收集气象数据。” 检查完毕后,吕杰杰根据当日的天气状况,对大家进行提示。他告诉记者,炮兵部队实弹射击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必须要有精确的实时气象参数作保障才能确保射击精度。每次战备拉动,为保持连队干部骨干掌握数据的一致性,他都会逐一核对温湿度计的精准度,并告知大家最新的气象水文实时信息,这一习惯,吕杰杰已经坚持了一段时间。
养成这一习惯,缘自去年的一场实兵演习。那是个盛夏的夜晚,短短2小时,就经历了闷热潮湿、狂风骤雨等多种天候。雷雨刚过,吕杰杰所在连接到上级“炮兵连分散配置,实施精确打击”的命令。
转换炮兵专用气象参数、精确计算射击诸元、发射炮弹……动作精准娴熟的炮兵营二连官兵对此次射击任务充满信心。
然而,吕杰杰怎么也没有想到,那轮火力打击效果会那么差,导调组给出评估结果:目标毁伤率偏低。演习复盘,吕杰杰反复推敲,最终找到问题症结:天气变化频繁,炮阵地没有及时更新气象数据,导致射击精度出现较大误差。
有了那次“痛的领悟”,吕杰杰很快向上级请领了一批温湿度计,要求连队干部骨干装在指挥作业包里,便于随时取用。
“夏季多雨天候下,温度、湿度在短时间内都可能发生较大变化,想要发挥精准打击效果,指挥员就必须掌握实时气象参数。”那次二连演习“败北”的经历,同样引发了旅机关对战备数据“保鲜”问题的深刻反思:以往,传统牵引火炮射击时,阵地相对固定,同一地域短时间内气象数据变化不大,而且大多依托上级定时传输;现在,部队改制换装自行火炮后,需不停变换阵地,同时提供快速、机动、精准的火力打击效能,这就要求气象数据要时刻跟上天气变化,不能完全依赖上级保障。
该旅举一反三,制订下发了《战备工作落实细则》,通过定期监察,督促基层在人员定位、装备保养、物资储备等方面逐项与实战“对表”,利用每年装备换季拉动和驻训等时机,搜集不同作战方向水文地理信息,按照“阶段集中修改、变动随即修改、换季定时修改”的原则,确保作战数据时刻“保鲜”。
在该旅防空营器材室,记者见到中士刘伟强正在对某型夜视仪备用电池电压、电量进行检测。“电池好比装备的‘粮食’,必须精准掌握每块电池的性能状况,才能确保装备在作战中不会闹‘饥荒’。” 刘伟强一边认真检测,一边对记者说,低温状态下电池待机时间明显缩短,根据《战备工作落实细则》要求,他每周要进行两次检测工作。得益于长时间的摸索总结,每块战备电池在充满电的情况下,每个季节可以工作多长时间,他都能估算到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