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春天的阳光一缕缕照进校园,崭新的学期悄然而至。新学期新气象,军队院校作为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摇篮和基地,教员队伍建设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
如何打造一个充满时代张力的课堂?陆军工程大学创建的“智慧课堂”这一跨学科的专业教学研究团队,探索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为建设高素质创新型教员队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诸多启示。
“一千年前的社交网是什么样子?如果唐代有互联网,诗人们的朋友圈会怎样?”
新学期伊始,在计算机数据结构课程上,教员陈卫卫的开场白一下子吊起了学员的胃口,原本“很理性”的课,在学员们看来似乎变得“很有诗意”。
这些奇思妙想来源于陆军工程大学一个跨学科专业的教学研究团队,大家亲切地称之为——“智慧课堂”。
校领导介绍,在这个课堂,教员们可以广泛进行教学合作、对话研讨,它像一块磁石,吸引越来越多热爱教书之人,成为引领教学研究、创新课堂教学、共享教学成果的“教育圆桌”。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智慧课堂”共完成25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20余部。
教学是一个付出爱和收获爱的过程,教员只有真正喜欢教学,把爱倾注于学员,才可能让学员真正爱上学习
开始对教员陈卫卫的采访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陈教员的办公桌上,一盆绿植生机盎然。
去采访前,记者心里有点忐忑,但陈教员一开口,记者心里的石头就落了下来——她打开手机聊起了一张照片的故事。
这是陈教员所带数据结构班级最后一次课后的合影,照片中的她被笑容灿烂的学员们围绕,幸福洋溢。
“这个班是战士提干班,很多学员基础不太好,需要教员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陈教员指着手机中的合影对记者说,“我们经常问教什么,然后问如何教,但我们很少问为什么教,我们要帮学生把脸转向另一个方向,学会去看自己地平线上的日出。”
采访中,陈教员如数家珍地对手机里各个班次的朋友圈一一介绍,她笑着说哪个学员发言积极啦,哪个学员有点调皮活泼啦,像是在聊自家的孩子。
作为计算机领域的教研专家,她带领研究团队先后开展了“以问题驱动为主导的《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研究与实践”等7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她把课题的研究过程分享给青年教员,与他们切磋教学技艺,让课堂有温度、有质感,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陈教员说,教学是一个付出爱和收获爱的过程,教员只有真正喜欢教学,把爱倾注于学员,才可能让学员真正爱上学习。
这种“爱与学习艺术”的思维火花正是来自于“智慧课堂”。
翻看一份关于“智慧课堂”的研究报告,引领教学研究、根植教学一线、倡导学术交流、关注教员成长、突出在线课程五大板块勾勒出“智慧课堂”的架构。让记者感兴趣的是里面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它汇集了官兵关于能力素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在线教学、创新实践、教师成长等6个类别的数百个问题。
“创造‘智慧课堂’就是要打破固有模式、突破僵化思路,把教学研究作为切入点,引导教员视教书为学问、艺术和尊严。”该校领导说。
如果说学员是一颗颗闪烁着耀眼光芒的珍珠,教员则是把珍珠串联成项链的人
如何让学员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成了“智慧课堂”首啃的“硬骨头”。
在研讨中,国内外流行的“翻转课堂”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良药”,教员吴涛在《国防工程建造技术基础》一课中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尝试。
记者跟听了其中两堂课。课前,学员自主观看配套教学视频,课上,学员被分成若干组,组员根据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回答,其他小组则可发起“挑战”。
“隧道开挖的方法有哪几种?”“报告,有全断面法、台阶法……”第三小组组长李奎答道。“还有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同组学员进行补充。
在跟听过程中,记者感受最大的不同是,教员在课堂中似乎是穿针引线者,而学员则是那一颗颗闪烁着耀眼光芒的珍珠。
“要给学员以方法,而不是给学员以面包。我们在‘智慧课堂’中交流发现,‘翻转课堂’只是调动了学员思维、课堂活跃度,而真正让知识入脑入心还是要靠实践。”教员吴涛说。
第二堂课,记者跟随学员们来到大学某坑道实践教学基地。
在现场,学员张亚强当起了临时教员,“战时人员怎样进入坑道?”“防护门和防护密闭门的区别是什么?”学员们对这个临时教员进行“轮番轰炸”。
只见张亚强应用课堂所学知识,一一指出设备功能、用途,分析战时、平时区别,博得大家阵阵掌声。
“学员成为课堂主人后,如何让学员在整体把握学科脉络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智慧课堂”上,吴涛教员从一线课堂带回的问题又成为教研团队的攻关之重。
从单一到多元,从封闭到开放,互联网重新定义的课堂拥有无限可能
对于该校国防工程学院教员俞海英来说,如今的课堂相比十几年前的大学课堂,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互联网对课堂的重塑。
“这是‘雨课堂’,在这里我可以实时发布课前预习提纲、解答学员课堂问题,还可以布置课后作业并在线实时批阅。”采访中,俞教员边拿出手机,边向记者介绍。
为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大学全方位推广在线教学的创新实践,建立了基于军网的“教学松露网”和基于互联网的实时交流平台,在线教育正促使大学传统学习形态发生根本性改变。
“多堂微课简单的‘1+1’,无法呈现一个学科的整体框架,只有让他们产生‘化合反应’成为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才能加速学员对知识的全盘理解。”俞海英教员所在课程组还承担了该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MOOC制作,这是国内首个即将面向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全国互联网MOOC。今年1月15日,由她所在团队主建的《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记者了解到,“智慧课堂”发挥团队、协作、分享优势,制作的4门MOOC课程,分别在清华学堂在线平台、中国大学MOOC平台、国防科大“梦课”平台上线开课,累计在线注册学习人数超过5万人。
“‘智慧课堂’历时5年实践,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潜能,育人效果也逐渐显现。”该校领导说,从单一到多元,从封闭到开放,互联网重新定义的课堂拥有无限可能,我们进一步思考,未来大学里,教与学的关系如何演变?如何理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的深刻变化?是否会出现更为高效的知识传播和创新形态?从这些层面上讲,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